拿刀變拿筆 名廚老鍾叔講古:香港是潮菜出海重要站點

香港書展首日,被業內稱爲「老鍾叔」的汕頭市東海酒家掌門人鍾成泉,攜美食隨筆集《潮菜味趣:一位潮汕名廚的食膳隨筆》出席「味趣──潮菜大師的美食『講古』」講座,與讀者分享自己從事潮菜烹飪事業50年來的故事。

大公報報導,鍾成泉在講座中笑稱,自從開始撰寫美食隨筆,他就從「拿刀的」變成了「拿筆的」,「(寫隨筆)收都收不住。」他以「沙鍋粥」舉例:「我那時候在廣州聽外地人說沙鍋粥,而他們講沙鍋粥的時候,那碗粥裡邊帶有很多物料,包括海鮮,還有家禽之類。實際上他們說的『沙鍋粥』和我們在潮汕理解的沙鍋粥不同,我們最初的沙鍋粥其實就是白粥的意思。於是後來我在寫一些飲食紀錄的時候,我就突然想到應該寫篇文章。」

潮州人出海時,將潮州菜帶到香港和東南亞,1949年後,一批潮菜廚師來到香港,促進了這裡的潮菜發展,此後在不斷走出去的過程中對海外產生影響力。鍾成泉認爲,潮汕人的海外移民歷程「爲潮州菜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其在海外受到歡迎。」其中潮州菜在逐漸適應各地的飲食習慣時,又產生許多獨特的風格,「比如香港的港式潮州菜。1990年左右,在香港西環一帶有一處三角碼頭,很多潮汕人在這裡做裝卸工人。也就在這個時候,成就了一條潮州巷和『打冷』店(大牌檔)。」在此之後又有許多潮菜餐廳在香港生根發芽,繼續蓬勃發展,由此老鍾叔認爲「潮菜走出去,除了汕頭之外,應該就是香港了。」

鍾成泉表示,「香港可以說是潮菜出海一個重要的站點。」他直言:「我相信每個潮汕人都希望讓家鄉的菜餚走出去。也因爲這樣,我來香港書展,也是期待能讓更多人瞭解潮汕美食文化。」被問及是否希望在未來將作品翻譯成英文,吸引海外讀者,鍾成泉笑稱:「我還真沒有想到。不過有機會肯定是想試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