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25上AI激戰6G爭霸,東昇西落將從通信業開始
當ChatGPT點燃的AI浪潮席捲全球三年後,通信業率先按下“融合鍵”。誰在定義下一代網絡呢?MWC 2025上,華爲、愛立信等巨頭爭相亮出AI原生網絡方案——中國移動的AI排障系統讓運維效率飆升30%,高通與沃達豐的智能流量管理技術將網絡時延壓縮至毫秒級。IDC斷言:“未來網絡將像人類一樣思考,從‘管道’升級爲‘智能體’。”而終端戰場硝煙更濃:小米汽車、榮耀手機、星紀魅族眼鏡集體“端側AI化”,一場“算力貼身戰”悄然打響。
不管是生態構建、還是標準話語權,都說明了中國軍團的強勢崛起。344家中國企業佔據MWC展商總數的13%,這一數字背後是產業鏈的全棧突圍。三大運營商“各顯神通”:中國電信全球首發800G智算互聯網絡,中國聯通自研AI文創終端落地文博場景。華爲展臺被外媒圍堵,其5G-A數字孿生方案可實時調度全球百萬基站;中興更“激進”,直接整合Google、字節跳動大模型打造AI交互生態。IDC數據顯示,中國6G專利申請量連續四年全球第一,中國移動主導的3GPP首個6G標準項目已獲通過。“從技術跟隨到規則制定,這是中國通信業的質變。”分析師楊光評價道。
6G競爭不單單是技術專利,還充滿了地緣博弈。愛立信的太赫茲原型機、諾基亞的微秒級時延設備、英偉達的AI+6G芯片組……MWC變身6G“軍備競賽”舞臺。中國移動“天地一體”沙盤前,低軌衛星與太赫茲通信技術引發現場驚呼;中信科移動的全息超表面天線,或將破解高頻段通信商用難題。GSMA警告:“6G標準可能面臨碎片化風險。”而中國企業正以135項關鍵專利搶佔先機,政府工作報告更將6G列爲“未來產業核心”。電信專家周桂軍直言:“誰主導標準,誰就掌控下一個十年的科技命脈。”
當MWC 2025落幕時,一個共識已然清晰:AI與6G的碰撞正在重塑通信業的價值鏈。這既是通信業的新大陸,也處處充滿暗礁。中國企業雖憑全產業鏈優勢暫居潮頭,但需警惕技術霸權與標準割裂的雙重挑戰。正如GSMA會長葛瑞德所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唯有開放協作,才能讓智能連接真正普惠人類。”在這場沒有終點的科技馬拉松中,通信業正書寫着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新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