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也有身分證?雲林「古蚵撿」通過溯源管理 銷量翻倍
農業部推動本土牡蠣溯源管理,雲林縣張姓蚵農20日表示目前國人對於食安愈來愈重視,認證後的牡蠣有如取得「身分證」,銷售量成長至少1倍。(張朝欣攝)
農業部推動本土牡蠣溯源管理,雲林縣張姓蚵農20日表示目前國人對於食安愈來愈重視,認證後的牡蠣有如取得「身分證」,銷售量成長至少1倍。(張朝欣攝)
爲防堵外來牡蠣混充國產牡蠣洗產地,農業部推動溯源管理,雲林縣是全臺牡蠣苗主要供應地,牡蠣養殖興盛,蚵農對於溯源管理相當支持,通過溯源管理認證的張姓蚵農20日表示目前國人對於食安愈來愈重視,認證後的牡蠣有如取得「身分證」,品質有保障,銷售量成長至少1倍,訂單不斷。
雲林縣沿海地區是臺灣牡蠣主要產地,但近年來受越南等境外進口牡蠣衝擊,銷售受到影響,農業部因此推動溯源管理,規畫年底前將全臺養殖戶納入溯源管理,雲林目前有50餘名蚵農取得溯源管理認證。
臺西鄉張姓蚵農表示,進口牡蠣以越南爲大宗,其成本較臺灣牡蠣低,因此貿易商常年進口,但因口感不如臺灣牡蠣,有人便將越南牡蠣與臺灣牡蠣混在一起,充當臺灣牡蠣販售,不僅影響臺灣牡蠣銷量,也造成消費者對本土牡蠣失去信心。
張姓蚵農說,她與丈夫養殖牡蠣自產自銷,發現許多消費者都會詢問牡蠣產地,因此決定申請溯源管理,去年通過認證後成立「古蚵撿」品牌,訴求百分百臺灣牡蠣、保證不泡水,貨真價實贏得消費者信任,銷售量成長1倍以上,吸引其他蚵農跟進。
「雲林縣牡蠣養殖發展協會」理事長丁健家指出,雲林有許多蚵農自產自銷,品質優良,但進口越南牡蠣成本爲臺灣牡蠣三分之二,有利可圖情況下,不少貿易商常年進口,甚至與越南蚵農契養大量傾銷來臺,嚴重影響臺灣牡蠣產業,因此他很支持溯源管理,不僅可保障臺灣消費者權益,也能幫助本土牡蠣增加銷量。
丁健家提到,近年來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全力發展牡蠣產業,反觀臺灣人力不足、養殖技術沒有與時俱進、養殖環境受到破壞等因素,競爭力愈來愈低落,希望藉由溯源管理,打響本土牡蠣品牌,日後再透過產官學合作,加速研發單體牡蠣、3體牡蠣等養殖技術,同時改善養殖環境,讓臺灣牡蠣更有競爭力。
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表示,目前國產牡蠣溯源養殖戶納管涵蓋率約63%,將持續推動此政策,希望今年能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