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最怕大罷免前大拘提 延會至7月31日藍營三大考量曝光
藍營此舉背後有三大考量,其中以防止司法突襲最受重視,目的在於避免檢調藉休會時機介入,導致藍委遭押,一夕從主動方變成被動方。(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長韓國瑜將於週四下午召集朝野協商討論是否延長會期,國民黨團提案延至7月31日。藍營表面上主打補課民生法案,實際上最關鍵的是在大罷免進入倒數階段前,穩住戰線、堵住司法破口,避免「人還沒選,就先被抓」。
據瞭解,藍營此舉背後有三大考量,其中以防止司法突襲最受重視,目的在於避免檢調藉休會時機介入,導致藍委遭押,一夕從主動方變成被動方。藍委認爲檢調現階段就是辦藍不辦綠,此舉勢在必行。
根據《憲法》第74條規定,立委在會期中,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一旦休會,檢調便無須事前報備,即可逕行搜索、扣押、拘提,再補報立法院。這條文成爲國民黨此刻延會的最大依據。黨內藍委私下坦言,近來檢調頻繁動作,從黨部搜索、服務對象遭約談到地方基層組織被盤查,部分立委已感受到強烈壓力,憂心忡忡。
北部一名藍委直言,司法辦案若選在6、7月發動,即使最終無罪,也足以打亂選戰節奏,讓被罷免方措手不及。「只要有人被帶走,無法操盤選區,將任由對手宰割,還沒開打先輸一半。」該名藍委更透露,近期已有過去選民遭檢調約談,疑似想借此連結圖利罪嫌,種種跡象令黨內愈加警覺,「這種氛圍下,延會不是選擇,是必要。」
第二項考量,則是穩定議題操作。藍營分析,只要會期仍在,便能透過質詢與議事推動持續操作政策議題、放大民進黨執政缺失,維持選戰熱度。相較之下,一旦進入休會,輿論與攻防將陷入空窗,反而有利執政黨冷處理爭議。
第三,則是處理法案與預算爭議的時間壓力。國民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指出,民進黨團本會期多次拖延議程,導致尚有大法官與NCC人事案、預算凍結案未完成審查,若未延會,勢將成爲綠營在選戰中操作藍軍失職的口實。黨團希望在投票前清理戰場,不留破口。
另一名國民黨立委分析,目前推判大罷免可能落在8月,相信執政黨不會選在罷免前夕動手,否則恐引發輿論反彈。但在此之前,唯有維持會期,才能確保藍委在6、7月期間安然無恙。延會,對藍營而言,不只是戰術安排,更是保命符。在司法與政治錯綜交纏的戰場上,只要會期未斷,戰線就不會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