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藍估罷綠委僅「雙吳」達標 黨中央不給資源引爆基層怒火

▲罷免吳思瑤擺攤趕補件。(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中選會日前公佈全國罷免案第一階段查對結果,傳有9名綠委罷免案未達門檻需補件。國民黨2月喊出「以罷制罷」「精準罷免」震天響,如今卻淪爲「精準被罷免」,藍營人士指出,黨中央雖在2月下令地方黨部及文傳會奧援,黨主席朱立倫更親自點名重點打擊原民綠委伍麗華、陳瑩,但並沒有提供任何資源協助,「黨中央看到罷綠委連署案要補件的消息憤怒異常,但對比民進黨不演了全黨投入罷免,國民黨高層只會無能狂怒的消極態度,令基層非常失望。」

根據中選會公佈第一波立委罷免案審覈結果,19名藍委罷免連署提議書數量確定達標,反倒是藍營青年發起的「以罷制罷」行動,2月3日交件9名綠委罷免連署提議書,均未跨過1%選民「門檻」,必須在10天內補件。雖親藍團體仍可集中兵力,繼續徵集連署書完成補件作業,但消息一出,不僅親綠公民團體士氣大振,國民黨更是無地自容,此消彼長下,藍營氣勢已輸民進黨一大截。

時間拉回1月4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首次提出「大罷免」構想,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總統賴清德與民進黨中央並未明確表態,朱立倫及藍委對此則持批評態度,呼籲停止煽動對立,迴歸理性討論。然而,親綠罷免團體春節期間如火如荼展開連署,全力征集罷免藍委提議書,欲待2月1日法定可啓動罷免日,直接向中選會送件。

反觀藍營,在柯建銘號召全面大罷免後才發動「以罷制罷」,速度落後親綠公民團體一步,加上地方黨部資源不足,負責罷免綠委的藍營青年只能倉促應戰。知情人士指出,立法院去年12月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修正案,若及時送出法案,總統在10日內簽署頒佈,就能趕在今年2月1日立委就職1週年前生效;但國民黨團卻壓住法案,直到1月24日才送至行政院,讓親綠團體可以於第一階段連署罷免時不須附上身分證影本,藍機關算盡仍未達成效。

藍營人士感嘆,藍營青年加緊腳步收集罷綠委連署書,時間緊急加上人力不足,導致重複連署、非選民連署,甚至以已逝者的名義連署,從而被中選會剔除、要求補件。該人士直言,黨中央二月初說要反守爲攻,聯合臺北、桃園及臺中市長護盤,如今看來格外諷刺,黨高層除了請文傳會提供文宣奧援、要求地方黨部自籌經費處理罷免、受訪時喊出「反惡罷」之外再無其他,「最重要的陸戰資源沒給,到底要怎麼跟民進黨打?一階段能過關的恐怕只剩罷免綠委吳思瑤及吳沛憶案。」

「黨中央什麼都希望地方黨部處理,臺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至少有幫忙找志工,省下了找工讀生的費用,但其餘雜支都要自己掏錢。」該人士指出,黨中央反罷免口號喊很大聲,卻連志工便當錢、水資都不願出資,要求參與罷團的年輕藍軍自費,看到親綠團體資源充足的狀況下,年輕藍軍很難不灰心。他說,青年藍軍向黨中央反應後,得到的回饋也只是雙手一攤,新北市黨部、桃園市黨部、臺中市黨部狀況更是不言而喻,組織量能不足,就會出現名冊上出現亡者名單的窘境。

該人士批道,民進黨除了賴清德不承認介入罷免,其他人幾乎是不演了,綠委蘇巧慧就曾直言,新北黨公職將協助大罷免藍委,黨公職成爲民團的後盾,將協調統合各公職、尊重公職意願,更尊重民團意見。他質疑,民進黨已兵臨城下,國民黨頭人卻只會無能狂怒,讓基層忙到頭昏眼花,最終恐只會事倍功半、力不從心。

國民黨從喊話精準罷免到「精準被罷免」,基層直言黨高層對組發會、地方黨部發火是最廉價的情緒發泄,對事態發展毫無幫助,不提供資源就只有被民進黨「毒打」的份,該人士坦言,悲觀來看,只有吳思瑤跟吳沛憶補件會過關,罷免二階段該全面轉爲熱戰,不分區、區域藍委再無自掃門前雪空間。據悉,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將號召戰鬥藍成員街講、直面選民,國民黨亡羊補牢之計能否奏效,就等時間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