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賴清德政府暗自感謝馬英九 「紫光回憶殺」助訊息戰解壓

▲總統賴清德、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共同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臺積電加碼投資美國案,總統賴清德很早就將此議題拉高到國安層級,且是臺、美與臺積電三方面的溝通與戰略佈局。與此同時,面對中共每天不停歇的訊息認知戰,也交辦國安單位提前設防,就其文本、手法與可能通路進行揭露,降低衝擊;果然,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佈加碼投資1000億後,社羣上出現大量異常的帳號、協力社羣與個人進行海量攻勢,但在前總統馬英九發文批評後,出現訊息戰的轉折,喚起「紫光回憶殺」算是意外替賴政府解壓。

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賴清德就已責成國安、外交與行政財經團隊,盤整川普在競選總統期間,就臺灣議題的相關主張;也彙整其競選團隊核心成員的對外發言。在川普政府組成過程中,亦滾動式掌握情勢變化。

由於川普多次公開提及臺灣的晶片議題,因此賴清德早就把晶片議題提高到國安層級,要求國安會、行政院成立專責小組,要求檢視臺灣產業在全球的佈局,以及半導體產業的概況。同時,由於中國一年一度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也正是所謂的「兩會」,慣例在三月舉行,中共勢必會有一波訊息戰攻勢;因此,政府高層也進行相關設防工作。

據瞭解,國安單位掌握,臺企聯幹部、長期接觸兩岸事務人士,在2月中下旬就被找去北京,並且在2月24日由中共中宣部、統戰部、國臺辦與公安部等,就對臺訊息操作做了任務交代,甚至是由中共解放軍311基地等單位,來進行指令下達。

根據國安單位彙整的情資,大致歸納中共對臺操作有3大敘事:「疑川論」、「棄臺論」,以及「失敗論」。其中,中方也特別強化「臺積電變美積電」,護國神山變成半屏山,臺積電是民進黨討好美國的投名狀,或是臺灣半導體變成伴手禮等內容;而國臺辦在2月26日的記者會上,也以設計問題的方式,釋出「美積電」、「伴手禮」等認知敘事。

事實上,在228前,國安單位已經就中共可能的認知操作文本、手法,以及可能的通路進行初步的揭露。一位國安官員表示,目的是讓社羣、訊息使用者在大量認知訊息來臨時候,有識讀能力,好比先打流感疫苗來降低衝擊。

接着,臺灣時間3月4日清晨,臺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與川普一起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公佈臺積電將對美國再投資至少1000億美元,用於興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等設施。果不其然,根據輿情單位公開情資的彙整,當天白天各種「異常帳號」或協力社羣、個人,乃至背後是臺辦系統的粉絲專頁,其論述內容都不出「臺積電變美積電」、「護國神山變半屏山」、「半導體變伴手禮」等敘事。

▼前總統馬英九。(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面對訊息戰,雖然相關單位已有預期,但因應上還是頗具壓力。但是,一位國安人士透露,馬英九在4日中午前,透過臉書發文喊話賴清德守護護國神山,並稱川普是商人出身,一切利益至上,「以爲賣了一個臺積電就夠了嗎?之後還要再賣什麼,還有什麼可以賣?」之後,明顯發現「公關帳號」、「異常帳號」開始退散,網路上自發性的「紫光回憶殺」自然生成,這也讓輿情單位開始減壓。

在股市的反應上,一開始確實有輕微震盪,但隨後又涌入超過7300張買盤承接,之後穩定維持在1000點以上。隔日開盤則穩定維持2%漲幅,臺股大盤上漲超過200點。一位官員表示,相較於訊息操作上的紛擾,對經濟選民來說,臺積電長期毛利率達53%,及持續穩定增加股利這兩項訊息比什麼都重要,相關質疑也漸漸不攻自破。

一位安全單位人士則說,站在安全單位的角度,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專業說話」、「財經說話」,這比逐條駁斥錯假更有效果。在3月6日傍晚,賴清德與魏哲家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面對諸如「臺積電變美積電」、「護國神山被搬走變半屏山」等質疑,則由魏哲家上火線來回應。

魏哲家表示,「爲什麼我們要去美國擴廠?因爲客戶的需求,我們到現在爲止生產線已經全滿了!」、「明年,也滿了!」、「後年要蓋的生產線,也被訂了」、「產能不夠就是不夠」等;他也說,「美國廠未來增開3個生產線,但臺灣光是現在計劃,就要再開出11個生產線;我兩個最大的對手都是我最好的客戶了(指Intel跟三星)」。

對於魏哲家在總統府的公開談話,一位黨政財經界官員表示,這雖然是一場記者會,但內容反而更被認爲是一場另類的「法說會」。另一位黨政人士說,接續在魏哲家的記者會後,是國內產業專家,包括施振榮、陳沖等等財經重量級人物出面釋義,相關的訊息操作在後續的版面上漸漸無法招架。

處理輿情觀測的相關人士表示,現在回過頭來看,馬英九在臉書上的發文是一個轉折點,他的動作忽然喚起國人的集體記憶。他整理網路上各種「紫光回憶殺」公開內容,馬政府時代的半導體產業,差點被中國收購,那是股價不曾超過150元的年代,也是633跳票的年代,亦是經濟政策失靈被國際媒體形容是「bumbler」的年代。

一位黨政人士說,馬英九的「紫光回憶殺」算是初步止住部分的訊息操作,真正的力往狂瀾,還是魏哲家親上火線,以及國內重量級財經人物的釋義,避免唱衰的傷害擴大。

臺大政治教授、國民黨前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在3月8日有發文替馬英九緩頰,但目前看起來也爲時已晚。左正東表示,2015年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立本土晶片業,紅色供應鏈聲勢浩大。臺灣部分業者盼透過併購進軍中國,避免中國本土業者侵蝕臺灣半導體業者的市場,「當時最積極的是聯發科,臺積電也在這個背景下,選定在南京設廠」。

左正東說,曾力挺太陽花運動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當時也呼籲臺灣企業和中國合作,要大家深思「若臺廠將陸資拒於門外,會活得更好嗎?」他強調,馬政府態度與業界相同,「沒有公開拒絕,私下非常謹慎」,紫光來臺併購最早是由子公司「展訊」來臺設分公司,遭經濟部駁回,對於臺積電赴南京設廠,也被經濟部嚴審。 紫光來臺併購案最戛然而止,關鍵是時任總統候選人朱立倫、蔡英文皆都公開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