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賴清德每週狂追「3大苦主部長」吃便當 交代520後新作業
▲總統賴清德主導下,在臺南舉行第一場「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去年(2024)520上任後,在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健康臺灣推動與全社會防衛韌性等3大委員會。事實上,鮮爲人知的是,每週一的晚上,有三位重中之重的部長,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環境部長彭啓明與衛福部長邱泰源,都會輪流被賴清德抓去開「便當會」,不論是盯進度或政策研討,歷經了一年馬拉松式會議,賴清德也給了三位部長下一階段的作業,就是他們的政策必須做到「全民共感」。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受訪表示,三個委員會每三個月開一次,等於每個月在總統府都有委員會在召開,如果以每個月有4個禮拜來計算,每週的禮拜一晚上,賴清德會輪流跟三位部長開便當會,部長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環境部長彭啓明與衛福部長邱泰源。
至於便當會的成員,張惇涵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等人會出席外,如果牽涉像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那麼副總統蕭美琴、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等人也會出席。他強調,這其實就是總統府跟行政院團隊連結的過程。
張惇涵表示,三大委員會的設立,拉高至總統層級,成爲全政府參與,文官與政務官都需經歷觀念與政策調整。他坦言,委員會背後隱含要推的政策,其實與民衆「長年觀念」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好比氣候變遷委員會,環境部強調的是「調適」,氣候正負幾度是全球性問題,在這浪潮下,臺灣要如何轉型與面對。
「觀念改變,會影響國家政策的改變,也就會影響預算與資源的改變。」張惇涵表示,如果從健康臺灣角度來講,就是「預防、治療、調體質」這三件事,健康促進部分,如果體質好,就不會這麼容易生病,也就不會浪費資療資源。
▼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記者屠惠剛攝)
至於全社會防衛韌性,張惇涵說,這也是「觀念扭轉」,他說,每當遇到天災,地方政府的首長第一時間一定是打電話給國軍,傳統觀念是,遇到戰時或緊急狀態時,就是軍方接管,也就是「軍管民」,但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假設在緊急狀況下,軍方有軍方該做的事,民間可以做哪些事情,就可以來強化民間的改革。
張惇涵說,劉世芳、彭啓明與邱泰源,因爲三大委員會所以比較是「苦主」,比較辛苦被總統追着跑。他還說,賴清德已經給了三位下一階段新的作業跟考題,就是「全民共感」。
張惇涵表示,舉例來說,邱泰源須要思考的是,過去全民健康操這類的活動,要如何進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對於自己健康要有基本意識,以落實真正的健康臺灣;而劉世芳的全社會防衛韌性,既然要提高社會防衛,全民可以來做哪些事。他說,三個委員會接下來的任務,是持續擴大公民參與到全民參與,這過程還有一段滿長的路要走。
▼環境部長彭啓明。(圖/記者陳家祥攝)
▼衛福部長邱泰源。(圖/記者屠惠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