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國安情資掌握「中共訊息戰3指令」 授意國內政黨打法律戰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圖/路透)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中國一年一度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正是所謂的「兩會」,依慣例三月舉行,而對臺工作會議近日也依照往例在北京進行。我國安單位已掌握,中宣部、統戰部、國臺辦與公安部,已就對臺訊息操作做了任務交代,並由解放軍311基地等單位,進行指令下達、敘事創造與統籌;經彙整相關情資,大致歸納成3大敘事論調,包括「疑川論」、「棄臺論」,以及「失敗論」。同時,中方也規劃一系列惠臺政策,甚至洽接臺灣特定親中政黨地方公職,鎖定民主實驗室、研究假訊息NGO團體採取提告手段的法律戰。
由於下週中共兩會揭開序幕,中國依往年慣例,一定會在國際間展現自己的實力。舉例而言,中國解放軍近日,以同樣的手法,在越南、澳洲、菲律賓海,乃至臺灣西南外海,透過「無預警」的方式,以無線電公告劃設區間,並聲稱實施射擊訓練。
一位國安高層表示,這是違反基本國際慣例的,沒有人這樣玩的,在沒有通知國際民航組織等單位之下,是讓所有運用這個區域各方都有風險。他評估,中國此舉除了兩會前的實力展現,也試圖在區域間投入單方面,不論武力或其他力量試圖影響地緣安定,透過展現硬實力,去換取一些在政治上或國際政治上叫價空間。
此外,中共兩會前,也正是這兩天,在北京進行對臺工作會議。我國安單位也已有掌握,很多臺企聯幹部、長期接觸兩岸事務人士都被找去北京,參與的主要部會,包括中宣部、統戰部、國臺辦與公安部,主要就這一階段的臺灣訊息操作,做了任務交代。
國安單位也彙整相關情資,大致歸納中共對臺訊息操作的3大敘事論調,包括「疑川論」、「棄臺論」,以及「失敗論」。首先「疑川論」,一位國安官員表示,敘事上會強調川普要把臺灣交易掉,會把臺灣以「生意」交度出賣,對臺灣徵收保護費,不會站在臺灣的利益上。
國安單位整理,中方強化以下論述,包括稱「臺積電」會變成「美積電」,護國神山變成半屏山,臺積電是民進黨討好美國的投名狀,或是臺灣半導體變成伴手禮等。一位國安官員表示,在國臺辦的記者會上,就有「特別安插」了這個題目。
另一位國安官員說,其實臺積電是在2020年,也就是川普任內去美國投資的,接連幾年也在日本、德國進行投資,如果大家有注意到,所謂「臺積電變成美積電」的說法,早在2019年就出現過,也有變成國內特定媒體的社論標題,但過去五年來,大家卻都忽略了,臺積電也有在臺北、高雄、新竹等國內各地,都有更新的投資以及人才的養成。
這位官員表示,當時說臺積電會離開,臺股現在常態上是2萬3000點,臺積電的規模也持續在攀升,國人的持有也翻倍成長,因此從過去五年的經驗,美積電的說法不攻自破,而且是外行的說法,難怪老共還會說出新竹科學園區也要搬去美國。
第二大敘事主軸是「棄臺論」,內容上聚焦在臺灣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美國也沒有辦法來幫忙,傳達「東昇西降」的概念,並且把臺灣來跟烏克蘭比擬,指臺灣就是烏克蘭,以分化臺美之間的關係;而當有美國政治人物或知名人物,發表挺臺言論時候,敘事上則貼上「這人不是川普的朋友」或「這人是川普討厭的人」的標籤。
國安官員表示,從公開情資看,這類的論述,中方也透過社羣媒體X在進行傳散,把對臺灣的討論,以及與川普的新政做比較,大量製作成英文周邊訊息,呈現臺灣利益跟川普利益不一樣。
另一位國安官員指出,這類的敘事,主要在傳遞「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美方友人幫忙說話時,就說這不是川普的人,或是說這個人就是要來臺灣買軍火或做生意,分化臺灣跟美國關係。
第三大敘事主軸則是「失敗論」,主調是烏克蘭沒有辦法了,所以臺灣也撐不住了。國安官員分享,最近中共有一系列有趣的操作,過去常常引用邱吉爾的名言「如果選擇屈辱,終究要面對戰爭」,但這句話被拿來對比烏克蘭,而改成「選擇戰爭,最終還是會面對屈辱」。這類的訊息敘事,可以看到有超過100個異常帳號在推動,重點都是在強調,臺灣是小國,小國沒有贏的機會,美國不可信,最終都要由大國來主宰。
國安官員表示,相關的敘事論調上,還有美國、俄羅斯在餐桌上,烏克蘭就是桌上的菜,而且從歷史上可以發現,美國支持越戰、韓戰,也支持國民黨,但最後都輸掉,阿富汗也被拋棄,所以烏克蘭就變成今天這樣,就連季辛吉也說,當美國的朋友很致命。
除了上述,國安單位也掌握,中國國安部、國臺辦系統,近來也分別內洽接臺灣部親中色彩的政黨,並且透過地方公職,以干涉多國內政、接受美國政府支援的理由,鎖定民主實驗室等國際知名研究假訊息及認知作戰NGO,分別進行提告。
另一方面,中共也統籌相關惠臺措施,福建省27日就公佈17條惠臺新措施,包括便利臺胞線上換領「臺灣居民居住證」、允許臺灣業者在福建投資設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公司,以及提供臺資工業設計機構最高500萬元人民幣(約2200萬元新臺幣)的獎勵金等。
綜觀上述,首先針對中共3大敘事,一位國安官員表示,操作這類敘事,基本上已經沒有常識到失學程度,民進黨政府在川普第一任期就有全程合作經驗,不管在軍事、外交層面,更不要說最近持續討論的,每年國會授權法案的支持,官網的更新,不論是美日韓等峰會或國防討論,都是把確保臺海和平作爲核心。
國安官員指出,臺海的戰略地位,不論是經濟或國際影響力,甚至整個地緣戰略上的角色,已經是完全不同課題,二月慕尼黑安全會議、美日韓的聯合聲明,基本上都提及臺海是國際社會安全的不可或缺,也清楚把中國脅迫視爲挑戰區域穩定的基本要素。
至於中國提出的惠臺措施,一位國安官員表示,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和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最新報告,中國公民逃往外國尋求庇護的人數在習近平上臺後迅速增加,截至2024年,中國尋求庇護者累計超過115萬人,創下新高。他說,逆向去拿中國居住證,這是個什麼不經思考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