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人注意!進入高發季!出現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不知道哪吃?哪好玩?關注我們
近期氣溫攀升、降雨增多,
蚊蟲孳生環境顯著增加,
登革熱傳播風險升高。
登革熱是全球重要的蟲媒傳染病,
傳播速度快,
在我國屬於乙類傳染病。
爲有效預防和控制登革熱疫情,
保障市民健康,
疾控專家爲您詳解登革熱防控要點。
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主要通過攜帶病毒的媒介伊蚊(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花斑蚊”)叮咬傳播。該病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呼吸道飛沫或食物傳播。我國大部分地區(除新疆、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外)均有媒介伊蚊分佈,具備傳播條件,夏秋季(尤其是8—9月,南方如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爲5—11月)是發病高峰。
登革熱有哪些典型症狀?
感染登革病毒後,
典型的臨牀症狀可概括爲
“高熱+三痛三紅+皮疹”:
突發高熱:體溫可迅速升高至39℃,持續3—5天后驟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雙峰熱”(退熱1—3天后再次發熱)。
三痛:劇烈頭痛、眼球后痛(轉動眼球時尤其明顯)、肌肉關節痛(全身痠痛)。
三紅:面部、頸部、胸部皮膚明顯潮紅。
皮疹:通常在病程第3—6天出現,多爲四肢或軀幹的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
其他:可能伴有噁心、嘔吐、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絕大多數患者屬於輕症,
可在1—2周內痊癒。
但少數患者(尤其是二次感染者)
病情可能迅速發展爲重症登革熱,
出現嚴重出血
(如牙齦出血、鼻衄、
嘔血、黑便、皮下大片瘀斑)、
休克(登革休克綜合徵)
甚至危及生命。
登革熱的症狀和流感、
基孔肯雅熱有什麼不同?
這三種疾病在初期都可能有
發熱、疼痛、乏力等症狀,
容易混淆,
但關鍵區別點如下:
登革熱:蚊蟲叮咬史+夏秋季+突發高熱+三痛(尤其眼球后痛)+皮疹+潛在出血風險。
流感:接觸史+冬春季+顯著呼吸道症狀。
基孔肯雅熱:蚊蟲叮咬史+夏秋季+突發高熱+極度劇烈的多關節痛/腫脹/僵硬(遠超登革熱)+皮疹+關節症狀長期化風險高。
哪些情況下要懷疑
自己得了登革熱?
如果您符合以下任意一種情況,
並出現突發高熱,
伴隨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皮疹、
面部潮紅等症狀中的至少兩項,
就應高度懷疑登革熱:
1.發病前14天內:曾在登革熱流行國家和地區(如東南亞、南亞、拉丁美洲、非洲、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旅行或居住。
2.發病時:您生活、工作或活動的社區、街道,甚至城市範圍內,已有登革熱疫情發生或被官方通報。
懷疑自己患了登革熱該怎麼辦?
一旦懷疑感染登革熱,
請立即採取以下措施:
1.嚴格防蚊隔離: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立刻留在室內或有良好防蚊設施(紗窗紗門、蚊帳)的地方。即使去醫院途中,也要做好防蚊措施(噴灑驅蚊劑、穿長袖長褲),防止被蚊蟲叮咬而傳染給他人。
2.儘快就醫:立即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避免自行服用退燒藥(尤其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相對安全的藥物退熱止痛。
3.主動告知:務必主動、詳細地告知醫生您的旅居史(近14天去過哪裡)、可能的蚊蟲叮咬史以及居住地周邊是否有登革熱疫情。這有助於醫生快速準確診斷。
4.休息與補水:在就醫前後,注意充分休息,並補充足夠水分(口服補液鹽或清水)。
患了登革熱該如何治療?
目前尚無針對登革病毒的
特效抗病毒藥物。
治療原則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
密切監測病情、
及早識別和處理重症徵象:
1.輕症治療:充分休息。鼓勵口服補液(水、果汁、口服補液鹽ORS),防止脫水。嘔吐嚴重或無法口服者需靜脈補液。嚴格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止痛。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因其可能增加出血風險或導致胃黏膜損傷。患者及家屬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特別是發熱第3—7天(退熱前後),是重症風險最高的“關鍵期”。
2.重症登革熱的識別與救治:出現以下情況提示可能發展爲重症,需緊急送醫:持續劇烈腹痛、持續嘔吐、煩躁不安或嗜睡、明顯出血傾向(牙齦自發性出血、嘔血、黑便、皮下大片瘀斑、月經量過多等)、尿量明顯減少、呼吸困難、四肢溼冷、皮膚花斑、脈搏細弱(休克早期表現)、肝腫大(肋下>2cm)。
疾控專家特別提醒
預防是關鍵!
一是做好防蚊滅蚊,
二是清除蚊蟲孳生地,
三是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防控工作。
預防登革熱,人人有責!
讓我們行動起來,
從清除身邊每一處積水做起,
共同構築防蚊滅蚊屏障,
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
來源:平湖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