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小米,靠什麼打出估值新範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2025年開年,小米集團(1810.HK)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成爲資本市場矚目的焦點。

2月3日,小米市值強勢突破萬億港元大關,達到1.11萬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4萬億元)。

2月12日上午,港股小米集團股價漲幅超4%,刷新歷史新高。在當晚的元宵直播中,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現身北京小米食堂,與網友熱情互動。談及股價上漲,雷軍幽默迴應“不用感謝我”,同時也半開玩笑地表示,若短期內股價下跌,“大家也別罵我”,並承諾會努力工作,爲股東創造價值。

截至2月13日,小米集團股價報收於41.65港元,總市值達1.05萬億港元,儘管股價有所波動,但市值依舊穩穩站在萬億港元之上。

回顧過去一年,小米從2024年年初僅三千多億港元市值起步,一路攀升至如今的萬億港元規模,漲幅顯著。在港股互聯網公司中,它成功超越美團,市值僅次於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

有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小米在萬億港元市值的新起點上,憑藉高端化戰略的持續推進和新業務的快速發展,正重塑市場對其估值邏輯。

機構估值邏輯生變,多元業務成關鍵

隨着小米集團市值站上萬億港元,市場對其估值邏輯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過去,小米的估值主要依賴手機業務。憑藉高性價比策略,小米在中低端市場佔據較大份額。但如今,小米更加註重高端化戰略,通過底層技術自研,如影像技術、芯片技術等,致力於實現產品差異化,提升品牌附加值。

以小米15Ultra爲例,作爲影像旗艦手機,其售價預計上升。雷軍在2月12日晚的直播中透露,“小米15Ultra是小米定位最高端的手機系列之一。我們上一代的小米14Ultra定價6499元,這一年來研發成本、器件成本越來越高,從盈虧角度上來說一定需要漲價。”

高端機型的市場表現,對手機業務的估值影響日益顯著,小米手機業務的估值邏輯,正從單純的銷量驅動,逐漸轉變爲對產品技術含量、高端機型佔比以及品牌影響力的綜合考量。

此外,手機融入AI功能已是大勢所趨,手機廠商的估值也受益於此。

“當前,多家科技企業均圍繞人工智能加強軟硬件及系統提升。手機與操作系統正向AI技術兼容與應用提升的方向發展,操作系統的AI技術創新應用無疑是未來的主流趨勢。”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樑振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業務的不斷髮展,也使其在集團中的佔比逐漸提升,估值邏輯同樣發生顯著變化。

起初,市場對小米汽車業務的估值更多關注前期研發投入和車型規劃。而現在,隨着小米SU7交付量的增加以及新車型如SU7Ultra的推出,估值不僅考慮車輛的交付量和銷售收入,還涵蓋產能擴張計劃、二期平臺的發展潛力、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等因素。

高盛近期上調了小米電動汽車的銷量預期,預計需求與產能前景更加樂觀。分析師TimothyZhao及團隊發佈的報告顯示,已將小米2025年的電動車銷量預期從29萬輛上調至35萬輛,較當前市場共識高出21%;同時,2026年銷量預測也由48萬輛上調至65.5萬輛,增長幅度達到48%。雷軍曾在去年12月31日的圍爐跨年直播活動中透露,小米汽車2025年交付目標是30萬輛。

此外,去年前三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4%,毛利率達到20.1%,創歷史新高,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小米空調、冰箱、洗衣機出貨量分別同比增長47.8%、28.2%、40.7%,平板電腦、可穿戴腕帶設備、TWS耳機出貨量同比增速分別爲81.2%、26.5%、58.2%。

不過,上述硬件產品更多地扮演着引流以及生態拓展的角色,軟件服務纔是小米當前最大一頭“現金奶牛”。

記者注意到,互聯網服務已成爲小米最賺錢的業務,它以9.15%的收入佔比,貢獻了34.71%的利潤,毛利率更是高達77.45%。

中信證券指出,小米集團正在成爲中國最具吸引力的硬核科技企業之一。小米上漲的“核心邏輯”包括小米汽車超預期成功、手機高端化見效、IoT大單品策略爆發、新零售能力升級,以及後續可能落地的手機消費補貼等。

高端化持續推進,戰略成果初顯

在小米估值邏輯的變化過程中,高端化戰略地位舉足輕重。

記者從小米內部人士處瞭解到,2025年2月5日下午,小米集團舉行了開年的第一場重要會議:高端化戰略研討會,對過去5年的探索進行了總結覆盤,並對未來5年高端化的全新方向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雷軍表示,2020年至今,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過最初的探索期,對高端化的認知也越發深入。“對於小米而言,高端化不是權宜之策,不是階段性戰術,而是小米實力、能力和價值觀的考驗與證明,是小米真正實現自己目標,成爲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領者的必由之路。我們用高端化探索之路,來展現我們的硬核科技的研發成果、最新人機交互的探索,以及全球化的雄心。”他說。

據其透露,作爲小米高端化的年度作品,小米15Ultra和小米SU7Ultra將在今年2月底同場發佈。這兩款產品,都是各自領域中代表着小米的最高水準,更有着對頂級旗艦的全新思考。

“從這兩款Ultra上,你能看到小米5年高端化探索的答卷,能看到下一個階段,小米高端化征程的方向。這兩款Ultra,也將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以小米SU7Ultra爲例,雷軍稱,小米設定了一個非常高的目標:全年銷量超過1萬臺。對於這個價位的豪車,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會後,他在微博上表示,“‘高端化是我們必須要走的道路,我們要不怕損失、不怕犧牲,堅定不移往前推進。’這是三四年前,我在小米內部高端化研討會上的講話內容。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決心幹了五年。”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小米的高端化戰略終於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其中,手機業務的高端化推進,是小米盈利能力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1月,中國廠商包攬中國大陸手機市場激活量前三。激活量方面,華爲634.81萬臺,市場份額19.3%,小米570.53萬臺,市場份額17.34%,vivo548.17萬臺,市場份額16.66%。OPPO排名第四,蘋果排名第五。排名前五的廠商中,小米同比增長42.49%,增速最快,蘋果罕見出現同比負增長。

另外,小米集團發佈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總收入突破92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08.9億元增長30.5%;經調整淨利潤爲63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15億元,環比收窄約16.6%。

手機業務方面,據記者瞭解,小米15的起售價從小米14的3999元上調到4499元,但是小米15系列仍然以快於小米14系列的速度達成了銷量破百萬部的成果。“小米15系列的成功再一次體現了我們堅定投入核心技術所帶來的回報。除了小米15以外,我們其他高端手機的表現非常亮眼。”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2024年三季度財報業績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

據介紹,在2024年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3000-6000元的價格段,小米的份額再次實現同比提升。4000-5000元的價格段,小米位於市場第一名。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達到475億元,同比增長13.9%。

未來,隨着小米15Ultra和小米SU7Ultra等高端產品的發佈以及汽車產能的提升和手機業務在高端市場的進一步深耕,小米能否持續鞏固萬億港元市值,並向更高目標邁進,值得市場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