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初心! 教育部不該忘記對偏鄉的神聖承諾

▲長期以來,公費醫師與自費醫師即肩負着不同的社會使命,公費醫學生設立初衷即爲補足偏鄉及資源不足地區之醫療人力。(圖/VCG)

●陳烱鳴/精神科醫師、新北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

長期以來,公費醫師與自費醫師即肩負着不同的社會使命,公費醫學生設立初衷即爲補足偏鄉及資源不足地區之醫療人力,尤以近年來,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等救命科別人力流失嚴重,基層與偏鄉醫療資源越趨匱乏的現今,這些重點科別的公費人才培養,對於臺灣的醫療未來,更是顯得至關重要。

對於教育部停招公費生 感到無比之憂心

日前教育部以「清華、中興、中山大學業以投入教育資源,爲使學校挹注之資源得以充分運用並維持一定開班人數規模」爲由,同意這三所大學學士後醫學系,自115 學年度起,停招公費生改招自費生,同時更擴增各校名額,從23名增爲 35 名。

事實顯示,自費醫學生畢業後,由於健保制度設計等多重因素,大多投入如醫美、小科高收入但非第一線救命醫療科別,與國家投入資源培養醫師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公費醫師,正是爲了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偏鄉醫師不足的長期結構性問題所設立的制度,此制度培養願意赴偏鄉服務、具使命感的年輕醫師,補足健保體系與公共衛生網的缺口。

教育部這樣驟然改變,將使醫療人力更進一步集中於都會與非急重症領域,不但讓整體醫療體系失衡之現況越趨惡化;這三所學校設立初衷,也都是以「培養具人文關懷、利他服務及科學素養」的偏鄉醫療人才爲目標,此如作法,等同放棄對偏鄉與基層醫療的承諾,讓偏鄉醫療正義更加難以實現。

因此,我們對於教育部停招公費生轉招自費生並擴增名額的做法,感到強烈無比之憂心!

此決策未經醫界廣泛諮詢,亦未公開具體配套與人力規劃,醫療人力屬長期投資與國家戰略資產,任何變動須審慎評估,都不該倉促行事,以招生數量取代質量與制度設計,亦將對未來醫療生態造成不可逆傷害。

教育部應立即暫緩此一決策,重新檢討政策根據與實施影響。在政策制定時,廣納醫界、偏鄉代表與公共衛生專家意見,建立合理、公平且具長遠視野之醫學教育與人力規劃制度,並確保醫學教育維持公共性與公益性。

臺灣醫療體系的核心價值是「人民健康優先」,呼籲教育部勿爲短期目標犧牲長期公共利益,忽視臺灣人民健康需求,讓臺灣社會目前面臨的五大皆空、生病無法住院等醫療困境,更加進一步惡化!

▼日前教育部同意三所大學學士後醫學系,自115 學年度起,停招公費生改招自費生,同時更擴增各校名額。(圖/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