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遊蕩犬危機 動保司挨轟

石虎「豆棗」之死再次凸顯野生動物面臨遊蕩動物攻擊的風險,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表示,據追蹤紀錄,石虎主要死亡威脅就是犬隻攻擊,農業部動保司不該再漠視、消極,不要再忽略遊蕩動物危害野生動物的事實,動保政策要納入不同領域的聲音,才能找到解方。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估計,全臺石虎僅存六百隻,活動範圍以中部五縣市爲主,近年人爲開發、棲地破壞、遊蕩犬數量增加,嚴重威脅石虎生存。而在豆棗遭犬殺消息傳出後,這兩天許多野保團體及專家紛紛發文,更砲轟動保司成爲「幫兇」。

農業部生多所副研究員林育秀表示,中部河流和山區的石虎活動區,有多筆犬殺紀錄,遊蕩犬不受控制,已成爲石虎族羣最大的威脅,遊蕩犬並非獵捕石虎爲食物,而是嬉戲般獵殺,應避免餵食遊蕩犬。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臺灣社會在野動保護、動保政策出現很大拉扯,政府不敢得罪飼主,沒做好飼養家犬的觀念教育,任由犬隻在外遊蕩,若不能維護動物福利,家犬與遊蕩犬的問題無解。

農業部動保司副司長陳中興表示,農業部近年一直有在針對生態熱區持續執行遊蕩動物減量工作,針對有主犬貓的作法包含歸戶、絕育和宣導不放養;而無主犬貓則針對具攻擊性的個體精準捕捉,畢竟收容量能還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