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達卡,支付領域的科技創新者
如果不是VISA僞裝得太好,萬事達卡(MasterCard)也不至於那麼晚才推出。
前面我們介紹了,VISA成立之後,一直對外宣稱處於虧損狀態。直到1966年,賺得太多藏不住了,大家才反應過來。同年,美國加州的4家銀行成立了銀行卡間協會(Interbank Card Association,ICA)。跟VISA不同的是,銀行卡間協會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銀行,而是一個協會。這就意味着任何感興趣的銀行金融機構,都可以申請加入。這裡說個冷知識,美國銀行把創立的VISA剝離出去之後,也加入了萬事達卡。
1969年間,陸續有多家外國銀行加入,銀行卡間協會也從一家美國協會,轉變成了一家國際性的組織。同年,買下了“MasterCharge”專利,統一了會員髮卡行的信用卡名稱和樣式設計。“MasterCharge”在使用了十年後,更名爲我們現在所熟知的“MasterCard”。
如果你看過萬事達卡官網的話,你會發現,它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家身處支付領域的全球性科技公司。既然是科技公司,那我們就看看他在科技領域做了哪些:
2011年,和谷歌聯合推出了谷歌錢包APP(Google Wallet);
2014年,和蘋果合作,將移動支付功能整合到了iPhone和Apple Watch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Apple Pay;
2021年,萬事達卡宣佈支持加密貨幣。是的,銀行卡里面不一定是法定貨幣,也有可能是加密貨幣。當然,只有一些特定的加密貨幣能被支持;
我個人覺得最好玩的,還是這張能插到手機裡面的預付費卡。
1987年,中國銀行加入萬事達卡組織,並於年底發行了第一張人民幣萬事達卡。在這裡插一嘴,我國第一張大來卡、第一張VISA卡、第一張萬事達卡、第一張JCB卡都是中國銀行發行的。2023年,萬事達卡獲得人行核發的《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成爲繼美國運通之後的第二家獲得人民幣清算業務許可的國際銀行卡組織。意味着你可以用萬事達人民幣卡在國內外消費。但是,作爲嘗過螃蟹的過來人,建議你降低心裡預期:萬事達人民幣卡,總體能用,問題不少。
珍愛信用,理性消費。我是鐵柱,關注我,瞭解更多用卡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