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預言引焦慮 醫3點建議:日子照過

▲龍樹諒被認爲曾精準預測311大地震,這次預言7月5日有大地震,引起廣大討論。(圖/翻攝自文藝社官網)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預言本週六、7月5日將發生超級大地震,近期引起不少人焦慮,對此醫師說,類似心理和某些人相信各種陰謀論一樣,都是源自於對未知的恐懼,但民衆實在不必刻意迴避這種機率不到百萬分之一的風險,「既來之則安之」,正常度日,免得末日沒來,生活卻大亂。

龍樹諒在1999年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2011年3月將有大災難」,被視爲成功預言東日本311大地震,而2021年推出復刻版《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又預言真正的大災難將發生在「2025年7月」,並具體指出「7月5日」。

而龍樹諒本人最近雖公開呼籲別太在意日期,但引起的討論與焦慮已難擋,不少民衆已安排當天和所有家族成員團聚,要一起迎接未知,有的則規劃遠赴歐美避難。

檯安醫院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說,近期確實有不少家長受到末日預言影響,調整孩子的暑假出國行程,例如原訂赴日旅遊,有的選擇縮短時間,也有人乾脆延後出發,等7月5日過了「再評估情勢」。

許正典指出,這類「預期性焦慮」會導致民衆迴避性更動原有步調,特別是對災難較敏感者,更容易受到此類傳聞牽動而影響生活規劃。

對於末日預言,許正典說,產生強烈反應者往往與深信陰謀論者有相似心理特質,多半敏感度較高、焦慮傾向強、自信心較低,相對易受暗示影響,並傾向預設最壞情境,進一步產生逃避、囤積等過度反應。

針對因爲末日預言而產生焦慮的民衆,許正典提出3點建議:

●維持規律作息:不要因焦慮而犧牲睡眠、暴飲暴食或日夜顛倒,穩住身體狀態更有助情緒安定。

●保持情緒淡定:避免過度緊繃,可觀察他人如常生活,提醒自己也能這樣過日子。

●維持正常行爲:原訂行程不必因預言改變,除非有確切的科學訊息,否則不需過度反應。

許正典表示,他當然也知道這次的末日預言,但「我在7月5日當天仍照常演講」,呼籲民衆以「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穩住自己,與其讓未知的災難亂了生活,不如安於當下,維持日常節奏,更能好好面對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