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電影“退票難”成痛點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電影票“退票難”成爲投訴熱點。

在退票問題上,影院可能確實有“苦衷”。首先,電影票屬於“一對一”預約型商品,如果消費者臨時退票,且電影票幾乎不存在二次售出的可能性,影院將不得不承擔損失。其次,電影院排期需要根據電影票售賣情況決定。即使只有一位消費者購買該場次電影票,電影也會正常放映。如果消費者臨時退票,背後涉及的放映成本會隨之增加,導致資源浪費和管理混亂。再次,退票政策過於寬鬆可能會爲“黃牛”倒票提供便利,影響正常的市場秩序。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要求“准予退票”也有其合理性。電影票是具有時效性的產品,一旦消費者臨時有事,若不能退票或更換時間,支付的費用也就浪費了。

解決“退票難”問題,需要消費者和電影商家之間協商達成合理的退改規則,明確雙方應承擔的成本。同爲預約型、時效性強的服務產品,機票、高鐵票、演出票或許可作爲相關參考。比如,根據退票時間距離放映時間的長短,制定階梯式的扣費比例;或者在合理範圍內允許將場次免費更換到其他時間。

同時,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應發揮引導和監管作用,儘快出臺統一、規範的電影票退改簽政策標準,明確影院和平臺的責任與義務。影院和平臺也應轉變經營理念,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

各方只有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提供更加靈活、人性化的服務,才能吸引更多觀衆走進影院,繼而爲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作者:孫慶坤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