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未來24小時浪襲「精準封閉」 運研所:可擴及觀光海水浴場

▲運研所說明浪襲預警系統。(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交通部運研所攜手成功大學研發海岸公路及港區防波堤浪襲影像判釋技術,可模擬未來24小時內是否有浪襲,公路局、港務公司已應用在海岸公路、花蓮港,一旦預警有浪襲,可即時封路或災害管理。運研所表示,未來還可擴及漁港、觀光海域。

花蓮臺11線浪襲路段在臺風季節易遭受大浪襲擊,造成公路溢淹、路基淘刷,影響用路人安全;花蓮港東防波堤有人員進行施工、巡查作業,或有釣客從事釣魚活動等,如遇颱風大浪可能產生浪襲風險。

運研所表示,111年起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於臺11線人定勝天路段及花蓮港區裝設攝影機,導入影像分析並結合AI深度學習等新科技,陸續進行海岸公路及港區防波堤浪襲影像判釋,可由影像分析海岸公路波浪溯升情形及花蓮港東堤浪襲越波與否。

▲浪襲影像及模擬預警可協助公路和港口管制和防災。(圖/運研所提供)

此外,透過應用波浪數值模式進行模擬,結合機器學習建立數值預警模組,運研所將浪襲影像判釋及數值模擬預警資訊、花蓮港海象觀測與模擬資訊,分別整合於「花蓮海岸公路浪襲預警系統」及「花蓮港東堤越波示警及預警系統」,展示浪襲示警、數值預警及花蓮港區海氣象觀測、模擬等資訊,提供公路局及港務公司交通管制、封路決策、人員巡查、釣客活動等安全管理應用,提升災防管理效能。

運研所表示,「花蓮港東堤越波示警及預警系統」爲今年(114)研究成果,花蓮港東防波堤因113年康芮颱風影響目前正施工中,該系統已提供花蓮港務分公司,可實際應用於施工作業安全管理及防災。「花蓮海岸公路浪襲預警系統」花蓮工務段亦已於颱風期間做爲決策支援應用。

▲浪襲影像及模擬預警可協助公路和港口管制和防災。(圖/運研所提供)

運研所副所長蘇振維表示,除公路局和港務公司外,後續應用將可擴大至漁業署的漁港,長浪侵襲都可以預警,或提醒港口釣客,另海水浴場戲水活動,也可透過該系統預警浪襲,對觀光也有幫助,運研所後續將進行成果發表,讓各主管機關思考是否導入該系統協助,運研所樂見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