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科學家”,錢偉長的人生不設限

錢偉長圖書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上海大學東校區,是一座融圖書館、博物館、校史館、錢偉長紀念展和科學家書房爲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館,是首批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其中校史館、錢偉長紀念展、科學家書房以專題展示、場景復原和數字展陳等方式,向公衆弘揚“萬能科學家”錢偉長勇攀高峰、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等,全面展示錢偉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不設限”人生。

錢偉長紀念展序廳。作者供圖

從物理5分到“力學之父”

1931年,錢偉長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習。當時,他的物理僅得5分。然而,“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讓錢偉長毅然決定“棄文從理”,奔赴科學救國之路。

爲達到清華大學轉系要求,錢偉長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學習。在他堅持不懈努力下,一年後達到轉系條件,成功進入物理系。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他又考取中英庚款公費生,輾轉進入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系學習。在博士學位論文中,他提出的“錢偉長方程”,被馮·卡門評價“爲彈性力學開闢了新路徑”。“二戰”勝利後,錢偉長毅然回國。

新中國成立後,錢偉長在中國科學院主導籌建我國第一個力學研究所,構建了中國力學研究體系。1954年,錢偉長對圓薄板大撓度問題的探討,直接應用於中國首代飛機、衛星太陽能板的力學設計,被譽爲“20世紀彈性力學兩大進展之一”。兩大里程碑式貢獻奠定了錢偉長中國近代“力學之父”的地位。

在“十二年科學規劃”會議中,他提出的專業計劃中沒有自己的專業,面對別人的疑問,錢偉長回答說道,“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錢偉長對上海大學新校區環境建設的思考與規劃。 作者供圖

繪藍圖“拆除四堵牆”

在錢偉長圖書館,陳列着一張手稿,上面清楚規劃教學樓和樓宇之間連廊的排佈設置,甚至細心標明女廁所的設置要多於男廁所,這就是“老校長”錢偉長親手繪製的上海大學新校區規劃圖。

1982年,鄧小平批示錢偉長擔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他的任命不受年齡限制。1994年,錢偉長成爲新合併組建上海大學首任校長。

1997年上海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獲批,錢偉長興奮得一晚上沒睡,在宿舍畫出新校區規劃圖,並寫滿長達11頁的詳細說明。

錢偉長在上海沒有一處房產,長年住在上海大學校內,以校爲家,視師生爲親人。

在校期間,他提出了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教育理念——“拆除四堵牆”,即拆除學校與社會、各學科之間、教學與科研、教與學之間的牆。他主張培養全面的人,使學生成爲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者,一個有文化修養和心靈美好的人,一個有專業知識的人。錢偉長用他的一生在踐行“歸根到底,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當之無愧的“多面手”

1992年,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審覈通過,並提出於1994年底提交三峽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規劃。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三峽庫區移民遷建新城址已發生文物破壞現象。

1993年9月,年過八旬的錢偉長親自帶領近四十人的調查團,前往四川、湖北兩省三峽地區進行實地調查,沿途考察了11個城市22個文物點,召開了數次不同類型座談研討會。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的涪陵白鶴梁題刻,就是在錢偉長的推動下保護的。

早在1980年,錢偉長在參觀福建馬尾港時,就利用束水攻沙理論,解決了該港長期泥沙淤積問題;1985年,錢偉長就開始對漢字文化傳承與保護開展研究,他自主設計漢字輸入法“錢碼”,並獲1985年上海科技發明獎。

漢字宏觀字形編碼(錢碼)鍵位圖。作者供圖

錢偉長有很多身份,中國工程院院士、力學家、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上海大學老校長……他的一生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所說“從義理到物理,從固體到流體,順逆交替,委屈不曲,榮辱數變,老而彌堅,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學,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

(作者程夢琦繫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館員;陶蕾繫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主任,副研究館員;倪代川繫上海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研究館員。)

打卡小貼士

錢偉長圖書館開放時間爲週一至週日8∶00-16∶00。觀衆可攜帶身份證刷卡入校參觀。如需講解和車輛進入,請撥打021-66131976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