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臺須72小時內重創共軍

國防安全研究院8日舉辦「2025臺北安全對話」,邀請澳洲前總理莫里森(右)、美國前白宮政治主任司馬特(左)等專家學者與會。(王英豪攝)

澳洲前總理莫里森8日在「臺北安全對話」專題演說中分析,中共目前仍判斷對入侵或封鎖臺灣的戰略不划算,但局勢驟變,一旦中共決定採取敵對行動,就再也無法「重置局勢」,他強調,臺灣必須具備在戰事初期72小時內重創敵軍的能力,這需要更高的國防投入、跨黨派團結,以及與盟友更緊密合作。

莫里森表示,中共侵臺,其經濟與社會衝擊將比新冠疫情更嚴峻,即使表面取得勝利,代價仍極爲沉重。他建議,臺灣應強化「非對稱防衛」策略,增強拒止力、生存力與全民動員的韌性,而非追求傳統的對等軍力。

莫里森強調,嚇阻不僅是軍事層面的準備,更是資訊與輿論戰的勝負;至於嚇阻策略也必須讓中共清楚理解,任何侵略行動都將造成自我毀滅性的後果。

他認爲,儘管臺灣在防衛自主上已有不少成果,但仍必須大幅提升自制能力與關鍵設施防護,例如能源安全、核電重啓與液化天然氣的多元供應皆至關重要。莫里森並建議,臺灣須強化太空領域的韌性,包括備援衛星系統、反干擾能力與反衛星防護等;人工智慧的相關威脅,也要提前佈局。

此外,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歐利佛准將及資深研究員雪特勒皆指出,中國與其試圖入侵臺灣,更可能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同時透過持續干擾臺灣的政治、輿論、韌性資源等,離間政府與人民。

歐利佛評估,若中共要登陸臺灣,將會是人類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兩棲登陸行動,其規模將是諾曼第登陸的20倍,而當年諾曼第一役估計約16萬人參與,光是後勤支援就是項艱鉅任務。

他表示,中國近年大力發展「海警」艦隊,被形容爲「塗成白色的海軍」,表面上自稱執行「國內安全」任務,但已足以進行高階軍事行動,如在臺海周邊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藉此封控臺灣,施加壓力。

對此,雪特勒提議,臺灣應持續強化法制框架,讓交戰規則更健全,並能快速處理航運受阻的情況,同時,臺灣可以嘗試探索無人化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術,甚至在封鎖時刻,使用無人自動化的載具爲臺灣補給;另外,也應該發揮民間出色的航運夥伴合作,提供穩定支援。

他表示,臺灣擁有非常出色的航運公司,因此,如何讓全球航運依我國需求行事,而非中國的意志,將是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