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裡!這檔債券 ETF 的成本竟然高於其他百檔
示意圖。 圖/AI生成
聯準會(Fed)9月降息機率預期飆高,債券ETF投資機會再受關注。在衆多的被動式債券之外,目前也出現被動式債券ETF, 市場人士指出,許多投資人以爲主動與被動債券 ETF差別僅在於操作方式,其實稅賦差異是投資人最可能忽略的細節,而且讓主動式債券ETF投資人一開始就輸在起跑點。
依現行稅賦規定,主動式債券ETF的證交稅稅率爲千分之1(0.1%),但被動式債券ETF免徵證交稅。原因在於根據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1條第2項,目前債券ETF免稅優惠只適用於「指數股票型基金」,也就是被動式ETF,而主動式ETF的官方名稱是「主動式交易所交易基金」,因此不適用。
進一步來說,目前投資人透過券商下單的百餘檔債券ETF中,僅有主動聯博投等入息(00980D)成爲目前盤面上唯一受影響債券ETF。
金管會去年底開放投信業者募集主動式ETF,統計至4日,已有八檔主動式ETF掛牌交易,當中僅一檔主動式債券ETF,其餘七檔爲股票型,六檔爲臺股ETF,一檔爲美股ETF。
從投資成本面向來觀察債券ETF,多數投資人往往以爲主、被動債券ETF最大差別只在於「操作方式」,主動式由基金經理人主動挑債,費用率較高,被動式追蹤固定指數,費用率較低。事實上,除投資策略牽動ETF費用率,影響投資人成本外,稅賦待遇的差異也是債券ETF投資人必須關注的投資成本。
近幾年政府爲鼓勵債券ETF發展,對「被動式債券ETF」提供稅賦優惠,至 2026 年底前賣出免徵千分之一的證交稅。但這項政策不適用於主動式債券ETF,使得交易成本相對偏高。對於投資人而言,即便稅率僅爲千分之一,長期累積下來仍可能拉開與被動式的績效差距。業者私下表示,投資人其實很敏感,哪怕是小小的成本差異,都可能影響交易意願。
觀察目前掛牌的八檔主動式ETF在次級市場的成交量,主動聯博投等入息(00980D)平均成交量掛牌後低於其他七檔主動式股票型ETF。隨着債券 ETF 市場日益成熟,投資人對產品的理解將愈來愈完整,從主動聯博投等入息(00980D)的案例可見,稅賦待遇也可能逐漸成爲影響投資人選擇、市場交易量高低乃至一黨ETFF流動性的關鍵因素。
據瞭解,投信業者曾透過美國商會建議,應讓主動式債券 ETF 也享有與被動式相同的稅賦優惠,以避免市場出現政策不對等。不過,這項建議,目前還沒有新進度。
對於投資人該如何面對主動式債券ETF的稅賦差異,一位投信業者表示,如果沒有頻繁交易,被課到的證交稅相對少。投資人若看好主動式 ETF 的配置價值,可以長期持有,降低交易頻率,自然能淡化稅賦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