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在臺首發00989A 溥琪琳:主動就會找到未來贏家
摩根資產管理產品策略部總經理溥琪琳。圖/顏謙隆
儘管投資人對科技類的ETF感興趣,但在主、被動式之間的ETF該如何配置,也是當前的難題。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基金產品經理溥琪琳認爲,被動式ETF多數都是市值型,所以被動式ETF買的多是「現在」當紅的明星企業,但主動式ETF反而是致力於尋找「未來」的科技贏家。
溥琪琳舉例,以摩根美國科技投資團隊過去的投資經驗舉例,早在2016年,摩根就已買進輝達的股票,當時輝達股票在標普、納斯達克指數市值不到1%,也就是,當時若是透過被動式ETF方式佈局美國科技,只會買約1%的輝達部位而已。但若透過主動式選股的方式精準佈局,投資團隊反而可能因爲看準輝達未來在AI扮演的關鍵角色從而積極佈局。
摩根的美國科技投資團隊早於2016年2月因看中輝達GPU在數據中心的發展潛力,即開始買進輝達,儘管當時股價因市場對營收展望存疑表現受挫,但從輝達近十年來的股價表現,可證摩根美國科技投資團隊當時的先見之明。
溥琪琳強調,當企業在其技術從中期進入成熟期的階段時,這段成長紅利所帶來的回報將會相當可觀,由於主動式ETF訴求的就是主動式管理,所以投資團隊可以提早佈局具成長爆發性潛力的股票。
溥琪琳也提到,雖然多數臺灣投資人買的ETF都是偏向買配息型,但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主動式ETF基金則着重於追求更高的超額表現。相較於高股息企業多把現金部位配發給投資人,以科技爲主的成長型企業,則是傾向把現金投入到資本支出以尋求擴大業務增長。
例如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過去十年的上漲幅度約有395%,所以投資人若要追求超額報酬,應該多關注主動式的科技型ETF,也可以考慮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投入,參與美國科技中長期的結構性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