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首席朱海斌: 關稅不確定性推動消費板塊向好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指出,美國貿易戰對中國 GDP 的拖累可能總計達到 3 個百分點,因此他將 2025 財年中國 GDP 增長預期下調至 4.1%(此前爲 4.4%)。這一調整考慮了最新的關稅變化和臨時豁免情況。隨着出口不確定性增加,國內政策寬鬆的步伐將更加積極。主要有 4 個要點:

北京的三項政策舉措:財政、貨幣和政策導向調整。朱海濱預計,政策寬鬆將延續 2024 年 9 月以來的模式,即(i)實施寬鬆的財政政策;(ii)推行貨幣寬鬆政策;(iii)調整政策方向以刺激國內需求。政策組合還應包括穩定股市和樓市的措施。在財政方面,朱海斌預計政府將加快現有政策的實施(如加快債券發行的剩餘空間),而非尋求新的財政刺激措施。

以消費爲重點的財政政策仍不及投資:政府的消費刺激計劃規模從 2023 年的零增長至 2024 年的 3000 億元人民幣,2025 年預計達到 4000 - 6000 億元人民幣,但與每年 5 萬億元人民幣的政府投資債券相比仍顯不足。儘管加大消費領域的財政投入備受期待,但投資者必須區分政府 “應該做” 和 “實際會做” 的差異。朱海斌預計,鑑於政府認爲投資在創造就業和促進收入增長方面更具成效,財政支出仍將側重於投資。

私營部門的參與是促進消費的關鍵: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私營部門將參與 “以投資促消費” 的行動。可能的重點領域包括(i)國內旅遊業的建設與推廣;(ii)直播行業;(iii)進口替代。國內旅遊業或許是最值得關注的領域(因爲旅遊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組成部分),對該行業的投資將有利於同程旅行(在線旅遊平臺)和華住集團(酒店行業)等企業的發展。

消費板塊首選股(凱文・尹推薦):康師傅、蒙牛乳業、老鋪黃金、百勝中國和安踏體育。進入第二季度,預計中國將加快出臺支持消費的政策,包括生育補貼(向新生兒父母提供現金補貼)、消費券(用於餐飲)、數字娛樂(AGCN)以及服務行業(旅遊、教育、醫療和娛樂)。更多支持性政策將有助於提振消費、提升每股收益,並推動估值上調(就像此前家電行業政策所帶來的效果一樣) 。

附錄:摩根大通全球資金流向與流動性監測

美國股票買盤停滯,日元多頭投機頭寸增加

摩根大通最新的資金流向與流動性報告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

(1)自 2 月以來,非美國本土投資者停止買入美國股票基金,自 3 月起開始少量拋售美國債券基金。鑑於美國經濟長期存在大額經常賬戶赤字,外國投資者買盤停滯(更不用說淨拋售美國資產)可能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

(2)在自主型投機投資者中,日元多頭頭寸較高;在動量交易者和趨勢跟蹤基金(CTA)中,歐元多頭頭寸也較高。

(3)比特幣未能受益於近期支撐黃金價格的避險資金流入,與七大科技股走勢相似。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地區的黃金 ETF 需求增長更爲迅速(分析師:尼科斯・帕尼吉爾佐格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