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丹泥火山難設地質公園 屏東縣府:實質效果不大
萬丹泥火山噴發區,以無極真宗皇源聖殿周邊地區爲主,屏東縣政府評估是否規畫設立「萬丹泥火山地質公園」,但結果認爲現階段劃設地質公園的實質效果不大。(資料畫面)
萬丹泥火山噴發後,滾滾泥漿流泄到大排水溝。(資料畫面)
萬丹泥火山噴發的奇景,常吸引不少民衆前往觀看,屏東縣政府評估是否規畫設立「萬丹泥火山地質公園」,結果因萬丹泥火山不定時、不特定地點噴發,景觀與生態保育和其他現有地質公園不同,且周邊土地多爲私有土地,評估後認爲現階段劃設地質公園的實質效果不大。
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表示,萬丹泥火山地質公園可行性評估,主要是以屏東萬丹鯉魚山泥火山爲標的,瞭解未來設立萬丹泥火山地質公園的潛力,並評估未來觀光發展可能性。
萬丹泥火山噴發,可達一層樓高。(資料畫面)
萬丹泥火山噴發,常造成周邊農田損失。(資料畫面)
交旅處表示,萬丹鄉泥火山爲一自然景觀,每年噴發一至兩次,但噴發時間與地點沒有規律,難以預測,根據文獻,鯉魚山上的泥火山第一次是在1722年(康熙61年)噴發,第二次則是1723年(雍正元年),往後直至1892年(光緒18 年)。從198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至少有一次噴漿紀錄,主要噴發區在萬丹鄉灣內段1291地號土地,噴發地點旁蓋有一座無極真宗皇源聖殿,也因爲泥火山成爲旅遊新地標。
交旅處指出,若將歷史資料中噴發紀錄土地權屬分析,範圍內土地大多爲私有土地,特別是未來可能作爲地質公園核心區均爲私有地,未來畫設或指定將必須考慮所有權人意願,需克服的問題也會增加。
萬丹泥火山噴發的奇景,常吸引不少民衆前往觀看。(資料畫面)
交旅處表示,與其他地質公園相比,萬丹泥火山設置地質公園的條件較爲特殊,因爲其他地質公園的地質地形景觀屬於固定式,在特地範圍即可觀賞到特定地質地形景觀,例如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造訪的遊客即可看到單面山、砂岩海蝕地景,或同樣爲泥火山的烏山頂泥火山、滾水坪泥火山、燕巢新養女湖等,均有特定地質地形景觀。
交旅處說明,萬丹泥火山是間歇出現的泥火山噴發地質景觀,一般狀況下無法觀察到泥火山地景,只有在噴發的數小時或數天之內纔可以看到地下高壓氣體將泥漿猛烈擠出地表的壯觀景象,過幾天隨即消失,只留下污泥,與其他現有地質公園定點噴發的特性不同。
從生態保育的觀點而言,交旅處表示,萬丹泥火山無特殊生態或物種相關紀錄,因此無生態保育的標的,也無劃設的保留區的必要性。此外「環境整備」繁雜,周邊地區除農地外,土地使用的現況多樣,環境景觀現狀不利於發展觀光旅遊或休閒遊憩產業,最終評估結果,萬丹泥火山現階段劃設地質公園的實質效果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