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滿前川·中秋奇“廟”夜」漢服非遺民樂演奏會圓滿舉行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9月14日晚,在北京通州大運河畔,“三廟一塔”古建築羣內,一場以“明月滿前川・中秋奇‘廟’夜”爲主題的中秋古建築羣漢服漢服民樂演奏會盛大舉行。

這場音樂會由北京民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大運河文化旅遊發展公司主辦,中聯承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精音公共關係有限公司、北京藍玥環宇旅行社有限公司承辦。恰逢中秋,皓月當空,如銀盤高懸,民樂繞樑,雋永悠揚,二者相映成趣,營造出一場頗有古風古韻的視聽盛宴,更彰顯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和璀璨光芒,在中秋佳節開啓了一段“廟”趣橫生的非遺之旅。

音樂會的現場佈置匠心獨運,使中秋與非遺的雙重元素交相輝映。舞臺背景以中秋圓月爲主題,結合了中國古典文化與現代審美,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節日氛圍。同時,新浪微博、淘票票、梅見青梅酒等合作伙伴也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參與活動。新浪微博邀請達人@阿貴phoebe、@楊孝文、@青春河邊巢、@團結湖王老闆、@應旺、@凌子看世界組團前來,親身體驗,現場傳播。淘票票與青花非遺手藝人孫立新先生靈感共創“青花瓷月影萬花筒”,發起#月亮上有電影?#的中秋徵集企劃,邀請大家一同望月尋影並對活動進行現場直播。梅見青梅酒爲本場活動提供了精美的酒品伴手禮。各方合作伙伴與非遺深度聯動,讓觀衆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品牌與非遺結合的獨特魅力,展現出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的和諧共生。

音樂會攜手國內民樂的精英樂團,共同演繹了一系列經典的民樂曲目。演出由一曲《春江花月夜》拉開序幕,悠揚的曲調恰似“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再現,觀衆彷彿置身月華照耀下的江畔,感受古人筆下的詩意與遠方。

隨後,《花好月圓》、《良宵》等經典曲目輪番上演,每一首曲目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用音符勾勒出了非遺民樂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隨着旋律的起伏,千年古韻在月光下流淌,觀衆們仿若穿越時空,與古人共賞月下的音律之美,共品獨特的文化韻味,共度今夕的良辰美景。

這些珍貴如化石般的經典曲目,記錄着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也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懷。觀衆們沉浸在這些珍貴音樂遺產的魅力中,感受着非遺民樂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歷史的低語、文化的脈絡在此時也似有了具象化的呈現,變得可傾聽、可觸摸。

整場音樂會高潮迭起,一曲《我的祖國》更是震撼人心,全體演奏家以磅礴之勢,將愛國情懷與民樂之美完美融合,觀衆無不起立鼓掌,將現場氣氛推向頂點。此刻,非遺民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成爲了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心靈與情感的橋樑。

曲已終,人未散。音樂會結束後,觀衆們手持燈籠來到燃燈塔下,繞塔祈福、共話中秋。月光下,一盞盞燈籠搖曳生姿,不僅照亮了夜空,也燃起了人們心中對非遺的熱情,點亮了非遺的傳承之火。此夜,非遺之美,民樂之魂,深深印刻在每一個參與者的心中,成爲他們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

此次中秋非遺民樂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節日文化的一次精彩呈現,更是非遺傳承與發展的一次絕妙創新。活動得到了多方領導的首肯及合作伙伴的支持,在這個中秋奇“廟”夜,大家相遇、相聚,‌一同沉醉於曼“廟”的非遺中,領略中秋奇“廟”、民樂美“廟”、非遺奧“廟”,共話中國非遺的傳承與發展。

非遺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歷史的見證、智慧的結晶。這場音樂會是一個開始、一部序曲,它讓更多人感受到了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大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尊重,也打造了一個非遺傳承的創新樣本。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非遺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異彩,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