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綠能 能源技術大突破
邁向無壩智慧能源網,明玉綠能團隊播下慢水流發電的種子。圖/明玉綠能提供
來自臺灣南投的明玉綠能研發團隊,在農業水道測試基地,預計啓動第二臺水中模組發電機組,並與原有系統完成串聯並聯發電測試,這項創舉象徵臺灣自主研發能源技術的一大突破,也宣告全球首例「無需高低差、可模組擴建、適用慢速水流」的水中發電技術,正式進入擴張階段。
這項技術由今年72歲的發明者曾明炘董事長領軍開發,採用創新獨特的「阿基米德三葉片水平式螺旋軸」,搭配精密的齒輪加速模組,讓發電機組即使在緩慢的水流中也能高效運作,這意味着未來全球的灌溉渠道、核電廠冷卻水排放道,甚至是水力發電的尾水,都將成爲源源不絕的潔淨能源,只要形成規模經濟,可堪比再生能源領域的「水中太陽能」,即便無壩、無落差,依然能穩定輸出電力,此獨到設計特別適用於全球灌溉渠道、核電冷卻水排道、水力尾水等緩流場域,具備零營建成本、高適應性、不破壞水文與生態等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明玉綠能這項技術領先的發明具備了多重環境友善優勢:一、零營建成本:無須耗費巨資興建水壩或改變地形。二、高適應性:適用於各種緩流場域,大幅擴展水力發電的應用範圍。三、不破壞水文與生態:發電過程對環境影響極小,真正實現永續發展。此次第二模組的成功並聯,更是證明了這項技術的模組化串聯能力,未來在任何合適的水道中,都能大量部署這些水中發電模組,形成一個龐大而高效的智慧能源網絡,徹底革新人們對再生能源的想像。
曾明炘滿懷信心表示,該團隊正尋找世界上最能理解水語的技術夥伴,一起將這套模組化系統推向全球,未來將與具備全球SCADA系統整合經驗的團隊合作,共同打造自動監控、即時管理的永續能源場域,這項技術已在臺灣智慧財產局登記新型專利申請,核心的阿基米德三葉片結構與模組傳動技術已受到保護,未來明玉綠能的「慢水流水中模組發電」技術將開放授權與合作,讓這項來自臺灣的創新技術能夠造福全球,「水正在說話,世界應該聽見。」簡單赤忱的話語,映照出曾明炘對永續未來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