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斑馬線快走反被撞死 民團:不要再用人命換改革

▲乳房權威醫師周佳正(左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過馬路時,遭未停讓公車撞死。(右圖/記者邱中嶽翻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國內乳癌權威、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部主任周佳正今(19日)在總統官邸附近斑馬線上,看到公車後加快腳步通行,卻遭未停讓行人的公車撞倒,送醫後不治,路權團體「還路於民」表示,行人快走卻喪命,臺灣道路無處不是對行人構成威脅的隨機殺人現場,疾呼「不要再用人命換改革」。

國內乳癌權威醫師周佳正命喪斑馬線,讓醫界痛心,路權團體「還路於民」除沉痛悼念周佳正醫師外,也直言這起悲劇再度讓全臺目睹臺灣的道路,無處不是對行人構成威脅的隨機殺人現場;即使就在總統官邸門前,行人也無法安心通行,更何況,該路段不只有總統官邸,緊鄰該路口還有捷運站出口、遊客衆多的自由廣場、國小及大學的校區。

還路於民指出,這些一再發生的道路悲劇,不該視爲個案,也絕非意外,而是制度性的人禍和系統性暴力。臺灣交通長期「以車爲尊」道路環境和用路文化,造成無數交通死傷,不分年齡、不分身分、不分地點;9年前美國神經科學教授布里吉曼受邀來臺演講時,也在臺北被公車撞死;今日國內乳癌權威在總統官邸旁殞命。我們怎麼能接受國家人才這樣輕易的死在馬路上?

路權團體今也到悲劇現場查勘,還路於民表示,該路口行人穿越線長達75公尺,卻完全未設庇護島。依成人自然步伐,全程需60-65秒通過,但綠燈僅給69秒。對年長者、孩童或行動不便者而言,幾乎等同「賽跑求生」,極不合理。監視畫面顯示,周醫師原本平穩前行,因看見公車才小跑步通過,卻因此遇難。這正是對交通部長「行人慢慢走不OK」失言的實例反駁,行人無法自在行走纔是最大的問題,希望交通部長爲日前的失言公開道歉。

還路於民表示,一個對行人友善的社會,應該宣導行人穿越道路時,不要加快腳步,也不要跑起來,應讓行人以自然舒服速度行走;要求行人快速通過,會降低人車反應時間及對環境感知能力,反而增加行人風險。交通部需宣導以「用路人階序」爲基礎的道路觀念,「道路上最脆弱的用路人需有最優先通行權」且「能造成越大殺傷力的用路人,需負起更大的責任,來保護其他用路人。」

還路於民也提出三大訴求,首先要求臺北市政府儘速改善該危險路口,包括將過長行穿道分段,減少行人曝險時間,並增設各段行穿道照明;設置分段式人車分離時相號誌,讓每一段都是人走車不走、車走人不走。

此外,公車應全面強制安裝盲點偵測、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之行人防撞功能;第三,則要求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34條行人穿越道路規定,刪除該條內文「迅速」字眼。

還路於民強調,臺灣的街道應該是讓人可以安心生活的場所,而不是一條條生命的終點,不該等到下一個悲劇,纔來追悼,不要再用人命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