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節氣「白露」溫差變大 中醫師:高血壓民眾不可盲目進補
中醫師李崇銘說,白露爲時令交替期間,必須留意「護心」,中醫將高血壓歸因於「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導致,飲食上建議不可盲目進補,要結合自身體質,以「清補」較合適。進補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明天是24節氣中的「白露」,爲秋季典型節氣之一,從白露開始,溫差變化劇烈,清晨時戶外地面及植物葉片上容易形成水珠。中醫師李崇銘說,白露爲時令交替期間,逼須留意「護心」,血管也會熱脹冷縮,因此需多加留意高血壓情況,中醫將高血壓歸因於「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導致,飲食上建議不可盲目進補,要結合自身體質,以「清補」較合適。
李崇銘表示,白露正值時令交替,日夜溫差大,身體也隨着外在環境溫度,不斷調整及適應,冬季人體的平均收縮壓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平均舒張壓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且氣溫每下降攝氏1度,收縮壓上升1.3毫米汞柱,舒張壓上升0.6毫米汞柱。同時,冬季的血壓波動也明顯大於夏季;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特性,血壓會隨氣溫、晝夜及情緒等因素波的,通常冬季血壓較高,波動較大。
血壓波動也與室外溫度相關。李崇銘表示,當室外溫度較低時,人體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分泌兒茶酚胺類物質以抵禦寒冷的環境,而這種物質同時具有加快心率及收縮外周血管的作用,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尤其是老年人,血壓的變化更明顯高過年輕人。因此,若家中有長者或高血壓患者時,更應該注意在天氣冷時,定時量血壓、確保血壓的狀況是不可忽略的。
隨氣候變涼,不少民衆選擇開始進補。李崇銘提醒,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族羣,日常生活飲食須注意保持清淡,不可攝取過多含鹽分或脂肪太高的食物,也建議不可飲酒,並需要注意避免三餐「過飽」,且需防止過度興奮與疲勞,尤其白露節氣溫差較大,若盲目比照一般民衆以薑母鴨、燒酒雞等食物進補,原先是爲了滋養身體,反而可能導致身體愈來愈差。
李崇銘建議,高血壓民衆進補「以清補爲宜」,可選擇富有營養又可降低血壓的食物,如含有不飽和脂肪的魚肉,富含omega-3且低重金屬魚類,如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圓鱈等,或多吃具降血脂、降血壓功效的食物,如大豆、海帶、青椒、山楂等,千萬不要比照一般民衆進補模式,否則大魚大肉、高鹽高油,反讓健康陷入危機。
另,李崇銘說,爲改變高血壓,民衆應多運動、幫助代謝多餘脂肪並降低血壓,可選擇快走、游泳等運動,但需要避免在極寒或極冷的天氣下運動,以免對血壓造成不良影響,此外,也建議民衆應戒菸、戒酒,降低血壓升高風險。保持愉悅心情也是維持血壓的關鍵,憤怒、焦慮等情緒波動,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建議多參與社交活動,減緩負面情緒及焦慮感。
※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