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星”拒參選,國民黨誰能“扛旗”引猜測

本報特約記者 張 若

“大罷免”投票落幕,國民黨主席選舉即將登場,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已經宣佈交棒,現任臺中市長盧秀燕呼聲很高,不過,盧秀燕表態不參選,國民黨內選舉局勢陷入不明朗。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喊話,請臺中市長盧秀燕擔任下屆黨主席,但盧秀燕24日表示不參選,同時承諾“不會自外於黨務工作”,稱從過去到現在國民黨有任何戰役都是全部參加,以後也是如此,“但黨主席是民主選舉,不該由任何人指定,也應該讓有意願的人來競選,團結合作分工,才能勝利”。

有島內人士分析,“大罷免”結束後,盧秀燕最佳表態時機就是現在,快刀斬亂麻,避免拖太久引發藍營內耗。聯合新聞網25日分析稱,盧秀燕不選黨主席,根據以往的經驗,她似乎失去了掌握黨機器的機會,甚至失去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優勢。不過“這是一般的看法”,若真要接下黨主席,盧秀燕馬上面臨的是如何替黨“振衰起敝”。盧秀燕雖可兼任市長和黨主席,但想做周全,並不容易。《聯合報》25日稱,黨主席職務會使盧秀燕分神黨務,可能讓她流失中間選民的支持,對盧秀燕而言,“與其困在藍營內部角力,不如直接打開格局,爭取中間選民與白營,力拼在野最大公約數”。

針對盧秀燕不參選黨主席,民衆黨主席黃國昌24日表示,盧秀燕是非常優秀的政治人物,相信她一定有非常多的考慮,他也尊重其他政黨內部民主程序,對民衆黨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做好,等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來,再針對2026年選舉佈局進行溝通。花蓮縣議會國民黨團發言人吳建志表示,盧秀燕的選擇展示了對市民的誠信,她沒有被黨內聲浪或外界期待所左右,而是堅守“說到做到”的承諾,“對一位政治人物而言,最可貴的就是誠信。民進黨當局不斷跳票、違背承諾,盧秀燕的態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民看見什麼纔是真正的政治承擔”。

針對綠營批評盧秀燕宣佈不參選國民黨主席是“推託關稅問題”及“國民黨主席是爛攤子”等言論,國民黨臺中市黨部副主委張書華25日駁斥道,這些說法只是酸言冷語,綠營這樣說的真正原因是擔心盧持續深耕市政、推出重大建設,這將讓綠營明年在地方選舉上更加艱難,“他們其實是害怕,也心虛”。

對於盧秀燕是否應該參選黨主席,島內也有不少勸進的聲音。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道,國民黨籍桃園市長張善政向盧喊話,認爲她衆望所歸,希望能勇於承擔。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也說,盧纔是最大公約數,能凝聚支持力量,“全黨仍期待盧秀燕點頭,盼在最後關鍵時刻再作抉擇”。

國民黨日前公告黨主席選舉領表時間爲9月1日至5日,登記時間爲9月4日和5日,10月18日進行選舉投開票,國民黨全代會定於11月1日舉辦。除了盧秀燕,國民黨內還有不少熱門人選,臺北市長蔣萬安24日被問“會是你來承擔嗎?”他笑而不語,沒有多作迴應。新北市長侯友宜25日針對自己是否參選黨主席表示,“我個人從頭到尾都沒有考慮”,他會支持承擔黨主席的人。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有國民黨黨內人士表示,若朱立倫與盧秀燕確定不參選,曾多次擔任副主席的臺北市前市長郝龍斌,既熟悉黨務且黨內分量足,可能會是好的人選之一。有藍營人士認爲,臺中市前市長鬍志強同樣是適合的人選,胡腦筋清晰、點子多,或許可以給國民黨帶來不少新氣象。報道稱,除上述人選外,包括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前“立委”鄭麗文、國民黨中央委員孫健萍等人,都曾表態有意角逐國民黨主席。

中時新聞網25日注意到,臺中市前市長鬍志強原本半年前就安排在“8·23大罷免”結束後外出的行程,但“大罷免”前一週卻傳出臨時推遲行程的消息,讓外界好奇曾指盧秀燕是他心中“明日之星”的胡志強,是否會選黨主席。

“立委”王鴻薇表示,黨主席肩負2026年地方選舉、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重大責任,若盧秀燕、朱立倫都不選,確實傷腦筋,希望黨內能協調出適合的人選。

《聯合報》25日分析稱,盧秀燕勢必要通過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雖非黨主席,仍能推動在野整合,且能協調未來黨主席與白營的合作,努力保證合作不會因地方選舉等因素破裂。而盧更嚴峻的挑戰則是,在卸任臺中市長後進入“無職狀態”,屆時應該如何維繫聲量?《中國時報》25日稱,國民黨黨內人士認爲,盧秀燕表態不選後,無論由誰來當主席,勢必都得“以盧爲主”,做好盧會參加202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準備,並做好輔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