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新光投信董座劉坤錫 購屋「由外而內」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記者曾原信/攝影

擁有「臺股老先覺」稱號的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看過臺股的大風大浪,對市場的判斷向來冷靜務實;對於住屋的選擇,也是相當務實。不執著於光鮮亮麗、豪華氣派的新建屋,劉坤錫偏好公設比低的中古屋,就算屋齡較高,透過整修也能完全改觀,還能有更大的居住空間。

劉坤錫表示,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喜歡新建屋,不過新建屋的公設比高,換算下來每坪的單價都高,如果是臺北市的蛋黃區,價格就更高了。不管是自住或投資,划算一點還是選中古屋,因爲舊屋的公設比低,居住的空間相對較大。至於首要考慮還是地點(Location),尤其交通方便更是重要考量。

以他個人來說,十多年前購買現住屋時,也是間屋齡二、三十年的中古屋,雖是舊屋但位於敦化商圈,交通便利,公設比低、設計也典雅。臺北市的老屋,從四、五層樓的公寓,在進展到現在的高樓電梯大廈前,有一段時間是六、七樓的電梯華廈,劉坤錫就是選擇這樣的華廈。而且附近有小巨蛋大運動場,方便劉坤錫一早可以去跑跑步,多年的跑步習慣,也是劉坤錫保持體態與健康的養生秘訣。也就是依據不同年齡,找尋合適的住房。

對於不少五、六年級生,因爲繼承而擁有的舊屋,雖然屋齡高需要整修,但就算賣了,同樣的價錢又買不到相同坪數的房子。劉坤錫建議,在可負擔的範圍內,花點錢整修,就能讓房子有完全不一樣的樣貌,又能有較大的居住空間,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劉坤錫建議年輕人若有意購屋,當然要先看財務負擔能力,在「能力」與「地點」取得一個平衡點;第二仍首重考慮交通便利性,如果從這點來看,還是以大臺北爲主要選擇,只是地點上,可以「由外而內」(先郊區,後市區)的原則,逐漸由蛋殼、蛋白區再移至蛋黃區。

至於手中現金不多的小資族,對於臺北市動輒一坪上百萬元的高房價望之興嘆,劉坤錫認爲,若不執着一定要新建屋,其實臺北市還是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目前價格還不高的區位。例如京華城附近,有不少屋齡四十多年的老房子,還是可以找到一坪60萬元到70萬元的物件,而且此區位與松山文創園區只差一條連結的道路,未來若透過地下道或天橋即可連結,仍有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