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保發中心總經理詹芳書 買房重視風控
保發中心總經理詹芳書。詹芳書/提供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總經理詹芳書,以多年金融與保險的專業觀察,結合自身購屋經驗,提醒所有想要買房自住者「買房不只是財務規劃,也是生活風險管理的一環」。
詹芳書回憶自己在2011年首次也是迄今唯一的買房的經驗,他當時以熟悉的文山區爲主要找房區域,縮小範圍後,在景美女中對面的樟新街購入屋齡19年的三房電梯華廈及一個車位。
詹芳書小檔案。
他當初看房子,只花了一天就決定了。因爲符合需求、價格合理,果斷下決定反而讓他避開後續房價上漲的壓力。
他指出,很多人因爲想太多、比太多,最後錯失時機。買房不是要找到完美無瑕的選項,而是要找到能平衡居住需求、財務承擔與長期規劃的房子。這種果斷,其實也是一種風險管理,避免陷入「錯失良機」的風險。
談及生活環境風險時,詹芳書以自身經驗提醒,住在消防隊旁邊雖然安全,但噪音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不過如果在一公里左右的範圍內,既能獲得快速救援的保障,又能避開鳴笛聲干擾,反而是理想選擇。
他強調,購屋不是單看地段或交通便利,還要將生活安全、災害應變與長期舒適度納入考量。這就是風險管理的觀點:避開不必要的生活幹擾,同時確保緊急時的安全支援。
「房子不是隻拿來遮風避雨,還要承載一家人的生活與健康。」詹芳書特別重視住家附近是否有公園、綠地或運動空間。
他說,年輕時覺得不重要,但隨着孩子長大、父母與自己年紀漸長,才發現能在住家附近散步運動,是維持健康、降低醫療風險的重要條件。從健康風險的角度來看,買房時選擇能兼顧休閒與運動需求的環境,等於是在投資長遠的生活品質。
在財務面,詹芳書也提出明確的「防風險」原則。首先是房貸支出最好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內,避免財務壓力過大。其次,需準備緊急備用金,至少六個月生活費,確保面對失業或意外時仍能維持還款能力。
最後,是否需要房貸壽險,取決於個人的保險規劃。若已有足額壽險保障,房貸壽險可能不是必要選項;但若保障不足,房貸壽險能在突發風險發生時,避免家人背上債務。
他提醒購屋族,財務規劃就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買房雖然是一種資產累積,但同時也是負債的開始,必須審慎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