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赴花蓮救災遭批作秀 狄志爲痛斥「酸民閉嘴」:大家方式不同

記者蔡宜芳/綜合報導

近日有許多名人投入花蓮光復鄉的救災行動,然而,卻也出現不少網友質疑「作秀」。對此,媒體人狄志爲30日忍不住發文譴責,直言「酸民可以請你閉嘴嗎」,強調「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去付出。」

▲花蓮光復鄉目前仍處於亟需人力協助復原的狀態。(圖/記者湯興漢攝)

狄志爲表示,不論是捐錢、協助招募、發文宣傳,或是親自搬沙包、清淤泥,甚至用影響力號召更多人蔘與,都是一種幫助災民重建家園的善舉,「有人覺得,如果在現場還能美美地擺拍、帥氣地錄影,那就代表不是真心救災。但說真的,我不這麼認爲。」

狄志爲認爲,許多批評的人往往自己沒有到過現場,卻愛用一句「蹭流量」來否定別人的努力,這樣的指責相當不公平,「那些願意花錢、自己掏腰包買工具、舟車勞頓跑到災區協助的人,我真的不相信他們只是拍拍照就走人。說實話,這完全不符合人性。」

▲▼吉雷米、祈錦鑰等名人去救災都被質疑。(圖/翻攝自Facebook/吉雷米-一粒米)

狄志爲更指出,救災現場最不缺的就是口水與謾罵,「何必這樣攻擊?」他也擔心這種氛圍,會讓有心想幫助的名人因害怕被貼上「作秀」標籤而不敢參與。狄志爲直言,在這場災難中,大家都已經很辛苦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沒有時間的人也能透過捐款、捐物資出一份力,不需要無謂的批評。

狄志爲也補充說,目前中央的調度已逐漸上軌道,而每一個單位的努力,都是一場長期的接力賽,「有人願意站出來,就是一份力量;有人願意留下來,就是一份希望。」狄志爲強調,與其質疑他人動機,不如專注在自己能做些什麼,「因爲這一場復原的路,還需要同島一命,一起走下去。」

▲狄志爲直言在災難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質疑與攻擊。(圖/翻攝自Facebook/狄志爲)

【狄志爲全文】

酸民可以請你閉嘴嗎?

最近看到不少藝人、網紅到災區去,不管是拍影片、拍照還是發文,卻被一些酸民質疑「到底是去蹭流量,還是真的去幫助災民?」甚至有人覺得,如果在現場還能美美地擺拍、帥氣地錄影,那就代表不是真心救災。但說真的,我不這麼認爲。

每個人有不同的方式去付出,有人捐錢,只要知道哪裡缺什麼就去協助招募、或者是PO文讓更多人知道消息;有些人去到現場有些人可能是搬沙包、清淤泥;有些人可能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把更多人號召進來。難道這樣有什麼不對嗎?

很多批評的人,可能自己沒到現場,卻很愛指責別人的動機。可是請問,你又做了什麼?那些願意花錢、自己掏腰包買工具、舟車勞頓跑到災區協助的人,我真的不相信他們只是拍拍照就走人。說實話,這完全不符合人性。

躲在鍵盤後面的人,最容易丟出一句酸言酸語,但救災現場最不缺的,就是口水和謾罵。何必這樣攻擊?

如此一來,是不是真的讓有心而且能夠號召人到現場去的網紅、名人,怕被人家批評作秀而不敢去呢?

我覺得,這場災難大家都已經很辛苦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能到現場協助的,真的很感恩;沒有時間的人,也可以透過捐款、捐物資盡一份心力。這就是彼此互相補位,不需要情緒勒索,也不需要無謂的批評。

據我所知,現在中央的統一調度已經比前幾天好很多,物資與人力的分配也逐漸上軌道。以芥菜種會爲例,他們每天都會依照現場狀況,針對清淤機具、物資、志工分配進行調整,避免浪費資源,確保前線有人能即時補位。現在還有食廚團隊進駐安置點,爲八個部落提供熱食,也送進料理包與烘焙品;同時也在規劃兒少關懷據點與後續家庭復原計劃。這些努力,其實都是一場長期的接力賽。

所以,比起質疑誰的動機,或是攻擊誰的方式,我更希望我們能看見——有人願意站出來,就是一份力量;有人願意留下來,就是一份希望。在災難面前,批評真的最沒意義。讓我們都專注在「能做什麼」,而不是「誰做得不夠好」。因爲這一場復原的路,還需要同島一命,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