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綠黨團籲:在野理性監督不要重蹈覆轍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行政院會今(21日)討論通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歲入編列新臺幣2兆8623億、歲出編列3兆350億,兩者相抵差短1727億;其中,歲出較114年度增加1100億,再創新高。另外,債務還本1265億元合共須融資調度財源爲2992億元,全數以舉債支應。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21日)表示,這是史上最困難編列的一年,但行政部門仍在財政困境中,提出兼顧國家發展與地方補助的預算方案,呼籲在野黨理性審查,不要重蹈覆轍,爲反對而反對。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受新版《財劃法》影響,要舉債2992億元,若再加計特別預算1008億元,明年度舉債總額將達4000億元。

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上午受訪表示,要編列新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應當是整個行政部門主計財組單位編列過的預算中,最辛苦的年度,面對這一年多來,在立法院諸多修法立法,連帶衍生對國家財政造成的困難。

吳思瑤說,去年《財劃法》修正後,數字估算是3753億,如果反映在今年編列,所換算的水平因應《財劃法》衝擊,中央財源約有4165億全數從中央搬到地方;但地方多拿這些補助、財源,對應的事權卻沒有一併檢討,變成許多政務、業務還是中央執行,中央預算就會捉襟見肘。

吳思瑤指出,即便如此,仍能看到行政團隊在財政困境中編出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總預算政策方向,因應臺灣邁向AI進步大國的各項國家發展所需。當然肯定行政部門辛苦作業,面對史上最困難財政困境及最難編的國家政府總預算案,還是搬出能反應政策亮點的預算內容。

第二,對於地方補助,吳思瑤表示,據目前瞭解,在這麼辛苦狀況下,中央對地方各項補助依舊來到史上新高,甚至比去年水平增加約1900多億,中央預算已經捉襟見肘、雪上加霜,仍想辦法擴大對地方挹注,這些用心苦心希望在野黨委員能看見行政部門努力。

吳思瑤強調,國家只有一個,中央地方齊心合作才能造福人民,預算是全民的,不是政黨也不分顏色,請在野黨委員在審查明年度總預算,不要重蹈覆轍,爲反對而反對,爲刪而刪,爲砍而砍,去年總預算創下史上審查最混亂、刪減最高額、凍結最嚴格的幾大惡例,希望今年不要再發生了,請在野黨委員好好細讀、掌握理解中央政府各項預算編列,可以嚴格審查,但也要嚴格監督。

此外,針對延會將結束,國民黨籍召委牛煦庭、吳宗憲稱他們都很認真開會,反而都是民進黨籍召委沒在排案,吳思瑤表示,史上最漫長、沒有正當性的延會,在委員會拿考察墊檔,在院會用各類譴責案、決議案塞時間,甚至現在改邀行政院長專案報告,填塞延會議程。

吳思瑤指出,過去平均每個會期,行政院長來立法院報告頂多2至3次,但這個會期這半個月到下週,行政院長來立院高達6次的專案報告,整個會期10多次,史上未見,韓國瑜主掌的立院怪誕情形,大家可以去看那些政黨提案延會,但審查時卻不見人影,朝野協商時黨鞭都不在場,審議法案時不見蛋。如催生風災特別條例時,二三讀在場的都是民進黨立委,到底是誰爲了延會而延會?花國家公帑不開會當薪水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