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到南沙看全運,廣網20年再出發
11月上旬,遠在沙特的國王大學網球館裡五星紅旗揮動,在女子網球選手協會(WTA)年終總決賽現場,不少球迷爲支持中國“一姐”鄭欽文而來。
“感謝鄭欽文巴黎奧運會奪冠,這讓我感覺到中國的網球氛圍變得越來越好了。”在武漢網球公開賽(以下簡稱“武網”)時,現女子網球世界排名第一的薩巴倫卡如此說。
鄭欽文在WTA年終總決賽頒獎儀式上。來源:新華社
氛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人流量。如果說今年中國網球公開賽沾了國慶假期的光,那麼武網、上海網球大師賽、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以下簡稱“廣網”)幾乎滿場的觀衆則說明,中國球迷對網球的熱情空前。10月下旬舉辦的廣網,比賽開賽前一週半決賽和決賽門票已銷售一空。
10月,2024年廣網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舉行。
“網球熱”並非偶然,中國網球近年來的發展提速,得益於國家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2024年更是中國網球的豐收年,奧運賽場突破連連,網球賽季人潮涌動,觀衆對網球的熱情持續高漲。
作爲國內歷史最悠久的WTA巡迴賽之一,廣網已歷經20年發展。爲迎接明年十五運會網球羣衆組賽事的到來,廣網舉辦地——南沙國際網球中心正在加緊升級場地,屆時全國業餘網球高手們將在此享用世界級賽事的設施與服務。
國內網球迎井噴式發展
中國賽季數據頻頻刷新
9月,網球進入了亞洲賽季,大量的賽事陸續在亞洲舉行,中國更是佔據了其中的大半。9月至11月初,國內幾乎每週都有網球賽事舉行,這段時間被稱爲“中國賽季”,其中不少賽事級別相當高。
據統計,今年中網、上海大師賽、武網、廣網的觀衆人數與門票收入均達到歷史新高。
據統計數據,今年中網票房總收入超8000萬元,較去年上漲60%;今年武網門票單日銷售量和累計銷售量均創歷史新高,累計票務銷售2500餘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4.88倍,累計入場觀衆超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80%;今年廣網的總票房是去年的3倍,其中南沙本地人佔了近半比例。
其間,中國球迷可以在家門口看到世界頂級球員,享受網球觀賽帶來的快感。更重要的是,這些在中國舉辦的賽事爲中國球員帶來了難得的搶分機會。
今年,中國球員頻頻取得歷史性的突破。9月24日,中國男球員商竣程、張之臻史無前例地分別在兩項賽事中衝擊冠軍;在中網,蒙古族小夥布雲朝克特一舉打進了四強,刷新了中國球員在這項賽事中的最佳戰績;在武網,鄭欽文與廣東姑娘王欣瑜雙雙打入四強,歷史性地在WTA1000賽的半決賽中上演中國德比。
事實上,在巴黎奧運會後,網球運動在國內迎來井噴式發展。不少網球培訓學校諮詢電話不斷,網球服裝與裝備的銷量大幅上漲。正在進行的中國賽季,越來越多的球迷買票到現場爲中國選手歡呼吶喊助威。
2024年南沙區中小學生網球比賽
“這氛圍對我在現場打球是一件好事,因爲觀衆多的時候,球員會更有激情去比賽、去奮鬥。”鄭欽文在接受採訪時不止一次表示,如果沒有球迷現場支持,她可能很難走到今天。
“現在大家都慢慢知道了該如何去訓練、比賽,大家的狀態都慢慢好了起來。”目前中國男網“一哥”張之臻總結說,“這要感謝一代代網球人的探索,我們可以慢慢地去完善自己,慢慢地去超越歷史。”
老將張帥在廣州拿到她在廣網的第四個冠軍,她說:“廣州對我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廣州乃至廣東都有很好的網球基礎和氛圍。”
張帥(左)在2024年廣網奪得雙打冠軍。
相比之下,現在的球員是幸福的。巡迴賽就在家門口,她們可以得到資格賽的參賽機會,拿到賽事頒發的外卡,這都爲她們站上世界舞臺提供了更多機會,也讓她們的發展道路變得更加寬闊。到了鄭欽文、王欣瑜這一代球員,家庭會給予她們更多成長的支撐,通往職業球員的道路不再是狹窄的。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認爲,改革開放富起來,大家眼界更加開闊,更多家庭有能力、有意願支持孩子練習網球,使這一昔日的“貴族運動”慢慢走入千家萬戶,也令網球運動員有了更多元化的培養方式,個人、社會和國家共同發力並與國際接軌,通過多年探索與發展,逐漸培養出了一批頗具潛力的年輕球員。
中國新一代球員昂揚向上的表現,進一步激發了中國球迷對網球的興趣,也讓更多的人走進球場觀賽、拿起球拍運動。
低調走過20年的廣網
這波熱潮中嚐到了甜頭
大量高水平賽事的舉辦,有利於高水平球員連續參賽,對於賽事的宣傳推廣、商業價值提升、拉動消費增長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家住廣州市番禺區的林女士,特意購買了廣網女單1/4決賽當天的門票,“這是高水平比賽最集中的一天,絕對是最划算的。”林女士在看臺上還接住了丹尼洛維奇在取勝後擊出的幸運簽名球,在她看來,廣網勝在球場不會特別大,可以近距離地看球,能更好地感受到職業球員擊球的球質,這是區別於大球場觀賽的獨特體驗。
今年10月,丹尼洛維奇在南沙奪得廣網女單冠軍。
從2013年開始看廣網的廣州球友Emma表示,廣網從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到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再到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她都有去現場看球,在她看來,廣網可以更容易要到球員的簽名和合照,參與感特別強。
廣網作爲WTA250賽事,無論積分和獎金還不是特別高。但這兩年國內其他網球賽事時有取消停辦,但廣網卻低調地走過了20年。廣網沒有把大筆預算投在動輒數十萬美元的出場費,相反以讓賽事自主生存爲目標,並且在今年迎來了一份純商業合作的贊助合同,也在這股網球熱潮中嚐到了甜頭。
“今年熱度超出預期,不僅體現在人數上,還體現在觀衆的消費意願上,特別是賽事周邊產品的銷售增長迅速。”中網賽事總監張軍慧在接受採訪時曾感慨說。
網球賽事對於經濟消費的帶動在賽事月裡效果顯著,各大賽事通過運營新玩法,盡力挖掘文體旅融合發展潛力。
今年走入20週年的廣網同樣發掘出自己的新玩法。廣網首次推出了吉祥物“琪琪”,並且推出了以吉祥物爲主題的各種周邊產品。
“琪琪”的設計靈感來源於省級非遺“南沙黃閣麒麟舞”。
廣網賽事運營總監雷力告訴記者,日常還有中國香港的多個民間俱樂部會不定期組團到南沙打球、休閒和度假。這些活動對盤活南沙周邊經濟起到了助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十五運會的網球羣衆組賽事正是在南沙國際網球中心舉行,屆時整個園區從擁有18片符合國際標準的網球場提升至27片。在觀衆容納量方面,除了原有的2500座室外中心球場之外,有8000個觀衆席的室內多功能網球館將投入使用。
來自全國各地的業餘網球高手們,將在這裡與世界級球員享用同樣的基礎設施和賽事服務,他們也將通過南沙進一步瞭解廣州乃至大灣區。
網球熱也讓城市與賽事形成了共生共贏的良好互動。廣州以高質量賽事爲抓手,爲城市文旅賦能,也爲當地體育文化發展提供動力。
廣網深入區域輻射城市
國際化辦賽有較好基礎
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李婷/孫甜甜拿到中國第一枚網球奧運金牌,再到鄭欽文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女單奪金。時隔20年,兩枚奧運金牌對於中國網球發展的帶動無疑是巨大的。
國際網聯(ITF)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參與網球運動的人口有8718萬人,中國以1992萬人成爲全球網球參與人數排名第二的國家,僅次於美國,佔全球總網球人口的22.9%。同時,中國網球場的數量也爲全球第二,達49767片。
廣東省網球協會秘書長黃華文感觸特別深,網球在廣東本來羣衆基礎就不錯,這一年內熱度提升尤其大。
廣東省網球協會在過去的4年間,與香港賽馬會合作,面向大灣區6歲至9歲的網球零基礎兒童提供培訓至今已超3000人。每年都在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網球排名賽,今年已經舉辦了5站,廣州站的報名人數就超過了1000人。
“廣東省的青少年和羣體網球發展非常好,而廣州特別是南沙、黃埔和越秀區的網球發展很快。”黃華文表示,南沙依託賽事在網球羣衆推廣上做得相當出色。
“我是廣州人,每年廣網都會去看,從看臺到球場,廣網見證了我的一路成長。”廣東球員劉樂怡小時候還在廣網看張帥比賽,現在已經能在職業賽場上和對方交手。
廣網賽事總監、鈞泰體育董事長邱燕山介紹:“我們在引進賽事的同時,也在不斷培育本地市場,全年舉辦包括廣網、ATP挑戰賽等國際國內職業賽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青少年賽事,創建國際化的網球培訓機構鈞泰國際網球學院,多舉措推動網球發展,同時像呵護小孩一樣去關心它每一步的成長。”
網球運動的高質量發展,重在人才,未來在少年兒童。在中國網球協會“小網球工程”的指導下,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在南沙區內12所幼兒園開展公益培訓,打造網球特色幼兒園。
經過系列推廣,如今南沙國際網球中心培育的低齡網球人口大幅度增加,2024年達到286人,同比增加236%;啓蒙班學員呈低齡化,3歲學員爲26人,4至6歲爲181人,6至8歲爲79人。
據廣州一位資深網球從業者透露,從2001年九運會後,廣州便開始舉辦中小學生的網球賽事,且每年的報名人數都在增加,今年“市長盃”中小學生網球公開賽報名還沒有結束,報名人數已比去年超出200多人。
就在10月底結束的廣州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比賽也有超過30個俱樂部、近400人蔘賽,“由此可見,目前在廣州網球的發展中,社會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整體普及面相當廣。”
歷經20年,廣網深入區域、輻射城市,普及網球運動、推動文旅融合,真正普惠於民、紮根做實事。網球是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一個項目,廣州以廣網爲抓手,趁熱進一步擦亮網球城市名片,正在大步前行。
小南帶你看
從南沙出發,成爲全球模範工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院士到訪南沙!
來源:南方日報
圖片:羅仲賢、劉偉、廣州鈞泰體育
編輯:林春萍
校對:武姣姣
二審:樑思靜
終審:黃增才
簽發:齊華偉
出品:南沙區融媒體中心
(本文由“廣州南沙發布”原創發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衆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