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間焚化爐「先環評再公聽會」惹議 地方憂衝擊茶鄉、臺灣手搖飲

▲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召開「守護臺灣茶 名間焚化爐暫緩環評」記者會。(圖/記者李毓康攝,下同)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南投縣名間鄉長陳翰立、南投縣議員沈夙崢、名間鄉反焚化爐自救會代表陳秋娟和看守臺灣協會秘書謝和霖,今(22日)上午在立院召開「守護臺灣茶 名間焚化爐暫緩環評」記者會,就南投縣政府規劃在臺灣茶產業重心名間鄉設置日處理量700噸垃圾焚化爐一案,並提出4項聯合訴求,「立即暫緩名間焚化爐環評審查,先完成公聽會與必要技術評估」、「農業部提出完整之茶產業經濟衝擊評估報告」、「環境部出面釐清並矯正程序爭議,確保審查可受公評」、「檢討國有地撥用是否逾越程序,落實居民知情與同意」,呼籲避免倉促審查,傷害茶鄉與全民健康。

羅美玲指出,名間鄉爲臺灣重要茶區,區內茶園面積逾兩千公頃,所產茶葉長年支撐國內手搖飲基底茶供應。焚化過程可能產生之空氣污染與落塵、污水、底渣與飛灰等風險,是否將影響在地空氣、水源與土壤,進而衝擊茶葉與其他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 。她建議農業部與環境部各司專業,針對焚化設施對自然資源與茶產業衝擊提出完整分析與配套,盡力降低潛在危害。

羅美玲強調,南投雖長期面臨垃圾去化壓力,但任何方案都必須在充分溝通與嚴謹評估下推進,不能以行政效率之名規避民意與專業。現行時程規劃爲9月23日召開環評審查,惟焚化爐預定地新民村的公聽會卻排在9月25日辦理,地方意見難以在審查前被充分吸納,令人質疑程序正當性。她呼籲縣府應暫緩環評,待在地民衆充分表達意見並蒐集更多專業意見後,再進一步評估設置適當性。

陳翰立表示,名間茶不僅是農民心血,更是臺灣手搖飲文化的基石。若在茶鄉旁設置焚化爐,恐動搖多年累積的國際市場信任。他呼籲農業部儘速啓動完整茶產業經濟衝擊評估,將農民生計與產業風險納入政策考量,避免讓茶鄉成爲錯誤選址的犧牲者。陳翰立指出,本案涉及國產署國有地於環評與土地變更未完成前即辦理撥用疑慮,要求中央說明法源依據與告知義務,避免以行政手段繞過民意。

沈夙崢認爲,先辦理可行性評估及公聽會,再進入環評審查是較爲合理且較能完整蒐集民衆意見 ;然縣府卻本末倒置,且未提供會議資料,並將發言時間限縮爲每人3分鐘即結束,顯示縣府未正視民意,有意強渡關山。

陳秋娟指出,縣府把關鍵程序壓到最薄,缺乏實質對話;且促參主辦與審查機關同屬縣府體系,難以確保審查獨立與公信。焚化爐排放恐含致癌物戴奧辛與多環芳香烴,但縣府迄未提出完整健康風險評估與農業經濟評估,自救會無法接受在資訊不全下匆促通關。謝和霖則質疑,環評與土地變更尚未完成,縣府卻於今年2月向國有財產署申請土地撥用,顯示「此案非過不可」的傾向。

最後,羅美玲強調,垃圾處理的確需要解決方案,但不能以摧毀茶鄉與犧牲程序正義爲代價。盼中央與地方正視名間茶產業價值,迴歸民主程序,確保審查公正透明,才能真正守護臺灣茶與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