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黨辦聯合政府論壇 黃國昌:組執政聯盟追求政策價值而非政黨利益

▲民衆黨「聯合政府與臺灣民主的進階嘗試」論壇,黃國昌 。(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民衆黨今(9日)舉辦「聯合政府與臺灣民主的進階嘗試」論壇,邀集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就「聯合政府的制度設計與民主深化」深入討論。民衆黨指出,臺灣此刻面臨失能的少數政府釀成國內持續空轉內耗,民衆黨會以追求政策與價值、而非政黨利益的結合持續推動並實踐聯合政府,以「政策優先、理念協調、人事最後」爲核心,組成爲了理念、價值而合作的執政聯盟,讓政策透明、責任清楚,臺灣方能走出政黨惡鬥與少數政府的困局。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表示,連續2年都在國慶前夕遭逢重大臺風災害,但民進黨政府在救災與防災上的作爲卻屢屢失能,更近一步造成社會分裂。現今臺灣不僅政治上高度對立,連最基本的救災、防災都陷入失靈,賴清德總統口頭說要中央地方合作治水,實際卻操弄災情、攻擊在野黨,預算通過後仍無實質作爲,導致南部地區再次受創,災民甚至被迫自救。

「當國家面臨內憂外患時,人民需要的是能團結合作、共度難關的政府。」黃國昌說,未來民衆黨將本以兩項核心價值實踐聯合政府:一、政黨合作爲政策價值的追求,而非政黨利益的結合,二、未來即便組成執政聯盟,也不會放棄監督者的角色,將以最負責任的態度、最公開透明的程序創造真正的團結。

民衆黨政策會執行長賴香伶認爲,大罷免之後更要往前走、向前看。她指出,當前少數政府全面失衡,現行「贏者全拿、權力失衡」的體制已無法帶領國家前進,「若要讓國家真正還權於民,我們必須推動能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政黨與政權組合」。

賴香伶說,政黨間的信任建立不易,但制度改革是責任與使命,因此民衆黨將以實證研究與制度改革爲基礎,推動臺灣第三次民主改革運動,並從2026地方選舉率先實踐聯合治理的理念。

受邀出席的師大政治研究所教授曲兆祥指出,「臺灣非常習慣於對立式的、兩黨對立式的政治文化」,要突破長期藍綠零和的困局,必須從「小聯合政府」的務實合作開始。他認爲2026地方選舉將是關鍵起點,「要先從理念、政策合作開始,最後纔是人事」,以制度化合作走出少數政府的僵局與對立。

曲兆祥進一步表示,柯文哲主席在2024年總統大選後,仍展現誠意與各界協商,並未關上合作的大門,但所謂「大聯合政府」以臺灣現況幾乎不可能實現,正是賴清德政府親自關掉了這個門。當柯文哲前主席因爲京華城案被關押後,等同賴政府「關上聯合政府的門,連窗戶都鎖上,連蟑螂可爬的縫都不留」,呼籲各政黨必須正視民意對合作治理的期待,別讓臺灣錯失改革契機。

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林騰鷂認爲,現行中央與地方權力失衡、行政體系封閉僵化,呼籲修憲委員會「不要再辦家家酒,要認真思考如何建構聯合政府的法律基礎」。林呼籲,必須打破憲政僵局,重新檢討權責失衡的體制問題,並支持「行政院長任命應經立法院同意」的修憲主張,藉由制度化改革,讓行政權真正受民主監督。

立委劉書彬則主張應從制度面着手,爲聯合政府奠定法治基礎,從地方層級建立「小型聯合政府」的試行制度;同時,中央與地方選制應同步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讓新興政黨能透過政黨票取得合理代表權,充分反映民意多元。劉書彬也呼籲修訂《政黨法》及相關法律,爲聯合協議建立法律位階,明訂政策協議公開化、爭端解決與中期檢討等機制。

黃國昌強調,明天是中華民國國慶,但國家卻陷於少數政府的混亂與對立,「只有透過制度化的聯合政府,讓政策透明、讓責任清楚,臺灣才能走出政黨惡鬥與少數政府的困局」。要告別民進黨政府以「黨、檢、媒」三位一體追殺政治對手的惡質政治文化,唯有拋棄仇恨與撕裂,臺灣人民才能重新凝聚力量,共同尋找國家的新道路。

黃國昌說,期許先透過地方層級的合作、決選制改革與制度磨合,爲2028中央層級的憲政深化奠定基礎,推動一個能真正落實民主監督、權責分明且具制度韌性的聯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