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已展現 能源政策勿一意孤行

重啓核三公投攸關臺灣能源政策走向。記者邱德祥/攝影

八二三核三重啓公投結果,雖未達五百多萬票門檻,但逾四百三十萬票同意、以近七成五的得票比率輾壓不同意,民意已強烈要求政府反思能源政策。

主掌經濟與能源政策的經濟部長郭智輝,曾多次被點名該下臺都不動如山,竟選在覈三重啓公投前夕丟出辭職信,讓執政黨十分難堪。主帥棄守長城,似乎早已預見公投結果不利。

核三廠有兩部機組,二○二三年的總髮電量全國佔比約六點三%,剛被停掉的第二機組佔比約三%。或許有人認爲區區三%微不足道,可是不要忘了,現在遍地開花,且大肆將農地、池塘都拿來種電,甚至砍樹而引起負面環境影響的太陽光電能,總佔比也不過約五%,風力發電佔比也還不到四%。也就是說,單一個座落在恆春地區的核三廠,其發電量與全國太陽能與風能的總髮電量不相上下。

風力與太陽光電等分散式能源系統具有彈性佳,且發電可即時供應在地需求的優點。但是單一系統發電量小,不足以供應大規模產業用電需求,且不穩定性高。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實不足以作爲主要電力供應來源。當然基於減碳與環境永續的目的,各種綠能應該持續努力推動。但應評估國內客觀環境與地理條件可能發展的上限,而不是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顧一切地推動,不僅耗費巨大成本,且可能造成生態與環境的浩劫。

當然,以上這些理由,去投下公投票的一般民衆可能不易理解。但公投結果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如此懸殊,所反映的事實是:從產業界,以及廣大商家、民衆對能源的要求很單純,希望能有穩定、不跳電的能源而已。至於接到家裡的電是來自哪一種能源產生的,其實並不太關心,且留待專家們以專業角度來考量吧。

雖然因公投制度設計,即使同意票遠超不同意票三倍,但公投案仍屬不通過。但四百多萬張同意票所表達出來的強烈民意已經很清楚,執政黨萬不可因爲公投未過關就一意孤行,應重新思考完全不要核電是否理性且合乎時代潮流?當然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等,是科學議題,也是必須嚴謹看待的問題。全世界有那麼多的核電廠在穩定運轉,不至於全然無解。甚盼朝野各黨派通力合作,拋棄僵硬的意識形態,爲臺灣的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