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煎熬 施政滿意度低迷

(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25日開議,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施政報告時脫稿質疑在野黨刪減預算,認爲六都、地方政府預算都在增加,爲什麼中央政府預算卻必須要比去年少,然後引用韓國瑜的金句,稱「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這位認爲團結比什麼都重要的行政院長,最諷刺的是,卻一開頭就在說謊、造謠。即使經過在野黨刪減預算,但剛通過的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依舊將近3兆,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預算,這也讓卓榮泰成爲中華民國曆史上擁有最多經費可以運用的閣揆。

拿了最多的錢,卻說錢不夠用,嘴巴說着團結,卻大手一揮,凍結地方政府50%的一般性補助款。一開始賴政府喊窮是說,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增加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款,因此要減少對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結果《財劃法》都還沒生效,就以總預算刪減爲由來凍結地方政府半數補助款。

立委監督中央政府,天經地義,但賴總統、卓揆現在的做法根本就只是想發飆、報復,隨便找了個理由,就要懲罰藍營佔多數的地方政府。

民進黨的團結,就是這麼諷刺,左手砍完地方政府的經費,右手繼續加溫大罷免。根據美麗島最新民調顯示,有將近5成7的民衆認爲大罷免對臺灣弊大於利,僅3成2覺得利大於弊;在中間選民,弊大於利的比重甚至還提升到6成3,甚至有快3成的泛綠選民也如此認爲。

即使民意反對,但各地對在野黨立委的罷免仍如火如荼展開,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更稱,每週至少和總統與行政院長開兩次會議,討論如何以「民主的方式解決民主的問題」,甚至預告賴清德將在適當的時機站出來爲臺灣人民發聲。

如此赤裸裸不演的政治鬥爭,人民都看在眼裡。以美麗島民調來看,只有2成4的民衆認爲大罷免是由民間團體發起,而有多達4成的人認爲是民進黨。

只搞政治,不顧民生,不惜一切搞亂臺灣,試圖推翻2024選舉結果,就是現在民進黨念茲在茲的事情。美國變天國際動盪、半導體或將被課徵關稅影響經濟、觀光逆差近7000億、醫療量能崩盤等險峻的國政問題,在民進黨眼裡似乎都沒大罷免重要。

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已死亡交叉,不滿意度以39.1%高於滿意度的36.8%;賴清德的不滿意度上升到就任以來高點的41.7%;民衆對經濟現況的負向評價高達55.8%。這都沒關係,只要大罷免能成功,民進黨能完全執政,就好。不過好的是賴清德,不好的則是由臺灣人民來承受。

廟堂之上,綠營權貴們忙着烤肉拍美照,但正被火烤煎熬的,卻是臺灣的民主、人民的生計。(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