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測評博主如何守住底線?

周懌

現在,很多消費者在消費之前,往往會在線上看第三方測評情況後再下單,但是有的測評並非公正,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也給商家帶來了損失。據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介紹,個別測評博主、測評公衆號在未經實際測評且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發佈虛假的測評信息,該行爲不僅會誤導消費者,還可能侵害相關主體的名譽權,破壞正常市場秩序。

第三方測評要守住中立客觀這一底線,其不僅關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是維持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

如果“看測評避坑反入坑”的現象頻現,那麼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消費者和商家雙方,第三方測評發佈平臺的公正性也會受到質疑,對營造相關行業的良好消費市場環境存在不利影響。

不可否認的是,第三方測評畢竟有第三方主觀因素在內,其評價過程的專業性是否真“專業”,其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如何實現,如何清晰劃分其測評結果產生的責任,都有待於在加強行業自律的同時,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

另外,在實際中,不排除一些失真的第三方測評受到商家或商家競爭者的影響,使之不僅沒能成爲消費者手中的“閉坑指南”,反而成了商家營銷的“隱形推手”。促使第三方測評守住中立客觀這一底線,離不開法律的剛性約束。對此,2024年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中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篡改、編造、隱匿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構建“測評有據、監督有力、消費無憂”的行業生態良性閉環,不僅需要促進經營者守法、強化行業自律,也要鼓勵消費者參與行業治理,將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