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是否準備好下一場大選? 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從高雄市的初選風波,到行政團隊與支持者間的摩擦,再到南部版圖結構的變化,民進黨似乎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新一輪的政治考驗。(示意圖/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陳瑞安/政治工作者

民進黨去年順利延續中央執政,卻在藍大於綠的政治結構下,未能掌握政治節奏、順利推行政策,距離下一場地方選舉仍有一年,但挑戰恐怕比以往更大。從高雄市的初選風波,到行政團隊與支持者間的摩擦,再到南部版圖結構的變化,民進黨似乎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新一輪的政治考驗。

民進黨面臨三個難題 是否仍有能力更新策略

首先,林岱樺的問題不在於初選制度,而在於「贏了初選,可能輸了高雄市」。她在黨內勝出,確實展現基層實力,但若無法妥善迴應外界對司法爭議的疑慮,反而可能重演高虹安的困境。

司法問題一旦成爲選戰焦點,不僅林岱樺個人陷入政治泥淖,也讓整個政黨揹負不必要的包袱。民進黨若無法在提名前妥善評估候選人風險,恐怕難以維持選民對清廉與能力的信任。

其次,行政團隊與支持者之間的溝通似乎出現裂痕。以近期吳音寧出任臺肥董事長的傳聞爲例,消息一出,綠營支持者積極辯護,認爲吳音寧具有農產運銷專業,過去亦遭系統性抹黑,理應受到平反。然而,最後人事案卻急轉直下,由原臺肥總經理升任新任董事長,讓不少支持者感到失望。

這樣的處理方式,反映出政府未能及時迴應基層情緒,也削弱了支持者的信任。對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而言,失去核心支持者的熱情,往往比失去中間選民更致命。

第三,南部近年來成爲民進黨的政治重鎮。自2018年與2022年失去臺中與桃園後,民進黨的直轄市只剩高雄與臺南。這兩地近年因科學園區設立、外來人口增加,社會結構早已不同於過去。

新居民的政治傾向不再一面倒支持民進黨,對地方治理的期待也更務實。民進黨若仍倚賴傳統派系與舊式動員,而未積極吸納新興羣體的意見與需求,恐怕難以穩固南部優勢。

總結而言,民進黨針對下一場大選,恐怕面臨「黨內提名的風險管理」、「行政團隊與支持者間的信任維繫」,以及「南部選區結構的重組」等多重挑戰。

這三個難題,實則指向同一問題——民進黨是否仍有能力在變動的社會中,重新整合支持、更新策略。倘若仍靠過去支持者無條件的給予支持,而未正視支持者情緒的與社會結構的改變,那麼下一場大選,民進黨恐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民進黨針對下一場大選,恐怕面臨「黨內提名的風險管理」、「行政團隊與支持者間的信任維繫」,以及「南部選區結構的重組」等多重挑戰。(圖/資料照)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