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棘手的2026年九合一選舉佈局 臺北市長人選將是一道難題
▲外界認爲,民進黨最麻煩的恐怕是臺南和高雄兩地,今年因賴清德各有支持的人選,使得競爭更甚往年。(示意圖/賴清德競選總部提供)
●陳敏鳳/資深媒體人
擺在檯面上,現在最熱烈的是國民黨主席選舉,不僅有AI合成圖,還有人指控有中國勢力介入,這種激烈的競爭態勢,對保守的國民黨來說,算是新的體驗。另一方面,民進黨看來西線無戰事,但九合一選舉的排兵布將進入關鍵時期,內部也是暗潮洶涌。尤其是臺北市部分,會不會繼臺南及高雄之後,成爲一個爭端之地。
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到目前爲止,就是郝龍斌對決鄭麗文的戰爭,之前外界一致看好郝龍斌,不過,隨着選舉時間到來,以及各種出現的AI合成照或影片,現在戰情變成有些難測,據瞭解,現在不只軍繫有分裂現象,地方派系也有分裂的情況,加上某位支持者的媒體集團似乎頗爲用力,才把主席選舉搞成一鍋粥。
黨中央也幾乎半公開地支持某位候選人了,在某些餐會上,都公開交代要一致支持某位候選人,顯示這場國民黨選戰不只檯面上攻防激烈,私下也是暗潮涌動。
這次選舉,關乎國民黨是不是可以控制與某媒體集團的距離,否則長期一個政黨受到媒體的主導,且其主導又非臺灣主流民意的話,恐將影響國民黨2026及2028年的選舉結果。
民進黨的九合一佈局 與國民黨主席選舉一樣熱鬧
外界認爲,最麻煩的恐怕是臺南和高雄兩地,臺南及高雄都是綠營基本盤,基本上贏過初選就等於當選,已經多年來都非常激烈,私下參選人較勁、攻擊不斷,今年則因賴清德各有支持的人選,使得今年更甚往年,雖然參選人都信誓旦旦地不會脫黨,但初選的裂痕不管誰勝出大概都很難修補,沒有分裂之實恐怕也有分裂之名。
目前六都方面,除臺南高雄外,只有臺中市選情單純,立委何欣純在黨內共識度高之下,順利獲得提名。但剩下的新北、桃園和臺北市卻仍是處於未定之天。
其中,新北方面,大概是協調蘇巧慧和林右昌,由於沒有高層中意或不中意的人選問題,應該會以民調方式決定出線的人選。而蘇和林雖有競爭,但情況不似臺南嚴峻,順利推出人選後予以整合,或可團結全黨,新北的問題在於大選,是否可以戰勝國民黨的人選。
桃園市部分,傳出熱門人選分別是不分區立委王義川、現在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等,甚至也傳出另外的第三人。不過,根據瞭解,桃園市長的參選人協調人選應該已經完成,未來接替參選人位置的人選也已經底定。
現在民進黨問題比較大的是臺北市長部分,黨主席賴清德心中的第一人選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下來參選的機會很小,黨中央目前另尋人選。據瞭解,目前有納人民調參考的包括吳思瑤、吳怡農以及王世堅等人。
在今年年初時,王世堅與賴清德對於參選臺北市長一事有不同看法。王一度也不抱被提名的希望,不過,最近因爲王世堅那些質詢短影音爆紅,讓情況有所變化。
在短影音爆紅之前,王世堅在黨內互比民調上,就已經排名第一,但在與蔣萬安進行對比民調時,就顯得比較弱勢,因此當時吳怡農成爲考慮的第一人選,但吳怡農過去競選立委時,選舉方式跟民進黨內意見相差甚遠,基層對吳並不一定那麼支持,吳怡農會重新成爲選項,許是高層的意向。
但近來王世堅的短影音爆紅之後,黨內互比民調繼續排名第一,且與國民黨人選的對比民調也突然飆高,黨內人士透露,王世堅可能又對臺北市選舉懷抱期待,但高層意向一直不屬意王,且王反對大罷免的言論在黨外受到肯定,但黨內卻對其有不同看法,黨內反彈壓力不小。
但王世堅挾着高民調,如果堅持參選,高層的做法若是跟臺南相同,那2026市長初選又是另一樁提名「慘」案,同時牽扯英賴派系之間的拉扯,問題或許更復雜。現在的關鍵在於王世堅的爆紅是否爲短期現象?如果持續到農曆年時仍是如此,臺北市長人選的提名,又是民進黨的另一道難題。
▼王世堅挾着高民調,如果堅持參選,高層的做法若是跟臺南相同,那2026市長初選又是另一樁提名「慘」案,同時牽扯英賴派系之間的拉扯,問題或許更復雜。(圖/記者屠惠剛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