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39歲生日 初衷不再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39週年黨慶,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給黨員一封信,信中強調,從政黨員必須謹守「清廉、勤政、愛鄉土」創黨精神,以解決人民問題、照顧人民需求爲從政理念;黨部則表示,今年創黨紀念以「找回初衷、重新出發」爲核心,向民主前輩致敬,併發布《回到地方 找回初衷》紀錄片。

但顯然,即將邁入不惑之齡的民進黨就如同黨徽般,將臺灣的前途與民進黨的未來置於未知的十字路口,分不清賴清德要將國家與民進黨帶往哪一個方向?

依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35.5%民衆對民進黨有好感、52.1%表示反感,「討厭民進黨成爲全國最大黨」;而去年5月,民進黨的好感度仍有46.1%,短短1年的時間,民進黨流失超過200萬民衆的好感度。

更讓民進黨難堪的是,不僅在大票倉雲嘉南地區,民進黨反感度超越好感度;就連過去引以爲豪的「年輕族羣」也全部跑光光,20至29歲民衆對民進黨的反感度達到54.9%(好感度30.8%),30至29歲民衆的反感度更高達58%(好感度28.7%)。

民進黨的39歲生日,正面臨民意崩盤的考驗,而週年慶文宣更是政治傳播「災難級」的負面教材。

賴清德在給黨員的一封信中呼籲基層以黨員的身分給予他鞭策與指教,不足之處他會虛心檢討改進。試問,賴清德擔任民進黨主席已2年8個月,就任總統也超過1年4個月,不論是黨員、從政黨員、輿論給賴清德與民進黨的鞭策有少過嗎?

從去年初,輿論就不斷提醒「大罷免」對社會的分裂,對民主的傷害,但賴清德與民進黨高層幕後運籌帷幄,將諄諄提醒當成「紅媒」,將黨內示警當成「背刺」。過去民進黨大鳴大放,敢衝突、敢競爭,但今天的民進黨,站在「信賴」的一方,就可以在全國傾力救災的時刻,大辦選舉後援會造勢大會,不被信賴的一方就面臨政治與司法的打壓。

「找回初衷、重新出發」的訴求,這不正是昭告天下「民進黨早已失去初衷了嗎?」面對外界對共諜、貪腐、執政失敗的質疑,民進黨的檢討在哪裡?民進黨的改革在哪裡?一句「重新出發」就能一筆勾消?賴清德顯然低估臺灣人民的智慧。

「不是在選舉(罷免),就是在選舉的路上!」民進黨與賴清德最大的問題就是,早已忘記自己是執政黨,忘記人民的託付,忘記政績纔是王道。賴清德給黨員的一封信,更像是缺乏創意的選舉誓師文。

民進黨今日的困境,恐怕賴清德要負起最大的責任。民進黨39歲了,民進黨黨員與支持者,你們快樂嗎?這還是你們認識的那個民主進步黨嗎?(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