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歐洲航班僅佔3%仍有擴增空間 盼臺灣參與 ICAO 保障飛安

桃園機場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我國迎來航權大突破,先前民航局已接連跟芬蘭及義大利簽署航權協議,民航局長何淑萍3日透露目前我國整體對外的航班約2,850幾班,其中歐洲佔比約3%左右,從此狀況來看認爲還有增加必要,且再加上歐洲這麼大的市場來說,他認爲航班可以持續推動,民航局也會積極升級航約。

何淑萍今日接受「官我什麼事」節目專訪時,談到有關目前我國持續跟一些國家洽談飛航協議。她提到,我國的航空協議目前簽署了57個,航約包括歐洲、美洲、大洋洲、中東等地,有一些航約是要在增班,例如像是歐洲。

何淑萍提到,目前我國整體對外的航班大概是2,850幾班,其中歐洲大概只有佔3%,一週大概只有60幾班,以這個飛的份額來講,她認爲其實還有再增加的必要,且目前60幾班大概飛了11個點,這也意味着每一個點大概一週是七班左右,以歐洲這麼大的市場來講,她覺得這個航班,也是可以再來持續推動,那在推動航班的時候,也可以來升級航約。

此外,此次的ICAO我國又被中國大陸打壓,對此,何淑萍表示,臺灣是海島國家,一定要靠國際的航空運輸,其實臺灣的位置非常重要,因爲ˊ這是在國際民航組織認可的,300多個飛航情報區中,臺灣民航局也主管了臺北飛航情報區,臺北飛航情報區簡單講就是指這一個區域的,一個空域的一個管理。

至於爲什麼民航局要去參加國際民航組織,何淑萍強調,當然飛安一定是第一個考量,因爲飛安沒有國界,那第二個這是討論航空專業技術的一個領域。

何淑萍說,臺灣面臨的困境就是,其實大家知道早期的公約,或民航公約或附約17號,其實很多都是用紙本發行,當科技越來越進步,網路越來越進步,其實它很多都是在網路上做分享,那所以說ICAO的網站,其實他會給會員國,裡面有非常豐富的資料,臺灣不是會員國,就沒辦法看裡面的資料,所以在接收訊息上,就得透過自己的管道,或者是透過友好國家,或者是邦交國。

何淑萍說,民航局要參加ICAO其實主要就是這些航空技術的考量,這不會涉及到有相關的一些政治,因爲飛安是沒有國界的,那因爲ICAO其實它也一直在倡議說,所謂無縫的天空,那所謂的無縫天空,那就是300多個飛航情報區裡面,臺北飛航情報區,當然要被包容進來,這就是爲什麼,會訴求要參加國際民航組織的最主要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