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菌乳國標修改單正式發佈——國產純牛奶將徹底告別復原乳
來源:農民日報
3月27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正式發佈。今後,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的國產純牛奶,成分將更加純淨,全部直接使用生鮮乳加工而成。
修改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市場監管總局共同發佈,將於2025年9月16日起正式實施。修改單對滅菌乳(即純牛奶)的生產和標識要求進行了重要調整,原標準中“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的規定及相關復原乳標註要求被全面刪除。這也意味着,滅菌乳生產將徹底告別復原乳時代。業內預測,新標準實施後,國產乳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這也將有利於擴大乳製品消費。
品質升級:全生鮮乳配方提升營養價值
一直以來,我國乳製品市場以液體奶爲主導,主要包括巴氏殺菌乳、滅菌乳和調製乳等品類。其中,滅菌乳又是主要的消費品類,佔比最高。
具體而言,滅菌乳是以生牛(羊)乳爲原料,經過超高溫瞬時滅菌或保持滅菌等工藝製成的液態乳製品,即人們常說的“常溫奶”或者“純牛奶”。市面上以利樂包、無菌枕等包裝形態出現的伊利金典、蒙牛特侖蘇、三元極致等產品均屬於此類別。
與另一種需冷藏的巴氏殺菌乳不同,滅菌乳的便利性更勝一籌。但在此前標準中,兩者原料要求存在一定差異:滅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爲原料外,還可添加復原乳(即用乳粉還原的液態乳);而巴氏殺菌乳則明確規定僅以生牛乳爲原料。這一差異不僅引發了二者營養品質的爭論,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偏好。
業內普遍認爲,此次滅菌乳國標修訂的重點及最大亮點是明確禁止添加復原乳。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生鮮乳加工成乳粉需高溫處理,復原乳製成的乳製品,要比以生鮮乳爲原料的乳製品,經受更多次更高程度的熱加工。相比直接使用生鮮乳,復原乳的活性鈣等營養成分損失更多。目前,我國高品質的牛奶一般不使用復原乳。
標準實施後,滅菌乳將全部採用生鮮乳加工,能保留更多營養物質,國產乳品質量將更上一層樓。“這既有利於擴大乳製品消費,也有利於提升和穩固養殖加工企業發展的信心和預期,對推動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該負責人表示。
此次標準修訂不僅是對國內乳品質量要求的提升,也是與國際主流標準接軌的重要舉措。農業農村部奶及奶製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鄭楠表示:“禁止復原乳的使用,既體現了我國奶業發展水平已經達到新高度,也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奶業已經完全具備全面使用生鮮乳的條件。數據顯示,我國奶類產量居全球第四,規模化養殖比重近80%,生鮮乳的各項營養指標和衛生指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23年全年累計抽檢8710批次生鮮乳樣品,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可見,我國生鮮乳不僅在產量上已經完全能夠滿足液態奶加工生產的原料需求,在質量安全上也完全可以支撐乳業正常發展。”鄭楠說。
市場提振:新標準激活全產業鏈活力
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奶類消費連年快速增長。2021年人均消費量達歷史峰值42.6公斤,但與國際相比仍存顯著差距——僅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3,日韓等亞洲國家的1/2,歐美髮達國家的1/7,未來我國還有很大的奶類消費增長空間。
業內認爲,滅菌乳國標的修改是擴大奶類消費的關鍵舉措,有望通過提升國產乳品質量信心,激活消費潛力,帶動奶價回升,助力奶業走出階段性低迷。
近3年來,國內原料奶供應相對過剩,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奶牛養殖端承壓明顯。鄭楠分析:“滅菌乳國家標準的修訂實施,將擴大生鮮乳的用量,有利於穩定養殖企業的發展,增加奶農收入;同時消費者對乳品加工企業產品的質量信心提升,有利於擴大市場消費,實現產加銷良性循環,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加啓持同樣觀點。他進一步分析,滅菌乳國標的修改確立了以生鮮乳爲原料的奶業產業體系,倒逼加工企業更關注上游奶源質量,有助於構建養殖與加工的長效利益聯結,“避免產業大起大落,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此次修改不僅影響國內產業,還將對進口滅菌乳市場產生影響。農業農村部奶及奶製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檢測數據顯示,部分進口滅菌乳產品實際使用復原乳生產。修改單正式實施後,這類產品將無法以“滅菌乳”名義進入中國市場,從而進一步規範進口乳製品市場秩序。
同時,滅菌乳國標也向全球傳遞了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的信號,未來國產滅菌乳在出口市場上將更具優勢。
此次滅菌乳國標的修訂,與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落實滅菌乳國家標準,支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爲主體的奶業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奶業轉型升級。專家建議,下一步需加強消費者教育,讓公衆充分了解滅菌乳國標的意義和乳製品營養知識,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產業適配:乳企已具備全面轉型條件
滅菌乳國標落地後會引發何種“震動”?記者發現,對多數乳企而言,影響並不明顯。
修改單發佈前夕,記者在北京市幾家商超走訪中發現,市面上用復原乳作爲原料的純牛奶並不多見。但在部分調製乳、乳飲料和乳酸菌飲料中仍能發現其成分。例如,調製乳旺仔牛奶、含乳飲料AD鈣奶以及明治保加利亞式輕酸奶等產品的外包裝上明確標有“復原乳”字樣。
一位王姓售貨員告訴記者,賣場近幾年來所售純牛奶均由生鮮乳製成,這是北京這類一線城市的普遍現象。目前商場對所售純牛奶產品並未出現明顯調整。
爲進一步瞭解市面上復原乳的使用情況,記者致電蒙牛、飛鶴等多家知名乳企,均得到“品牌所有滅菌乳產品均無使用復原乳情況”的回覆。
一位乳企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過去,由於進口大包乳粉成本低、易儲存,且國內奶源供應不穩定,一些乳企選擇用乳粉生產復原乳以節約成本。但近幾年國內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相較於直接使用生鮮乳,將鮮奶噴粉再復原爲液態奶的綜合成本反而更高,多數乳企不會捨本逐末使用復原乳,這爲國標的落實提供了市場基礎。
王加啓參與了此次標準的修訂工作。他向記者證實,近年來,國內乳品行業對復原乳的使用情況呈現逐步減少的趨勢。早在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液態奶生產經營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就已引導企業減少復原乳使用,明確要求以復原乳作原料生產液態奶應嚴格按照要求標註“復原乳”,並在產品配料表中如實標註復原乳所佔原料比例。
從效果來看,在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基礎白奶中禁用、少用復原乳早已漸成行業共識。
王加啓介紹,自滅菌乳國家標準修訂工作啓動以來,已經就取消復原乳這一內容10餘次徵求國內乳品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企業均表示支持取消復原乳。尤其是2024年下半年,標準起草組和相關部門,面向乳品企業等單位,又連續組織2輪意見徵集和2次交流研討。“從意見反饋來看,國內乳品企業支持本次滅菌乳國標修訂的發佈和實施,認爲這是提升滅菌乳品質、促進鮮奶消費的重要舉措。”
滅菌乳中禁用復原乳,這一調整對酸奶等其他乳製品生產是否產生影響?鄭楠解釋,本次修訂的國家標準僅針對滅菌乳,不涉及酸奶、調製乳或其他乳製品。酸奶等產品目前仍可使用復原乳。
但她也認爲,儘管短期不會受影響,不過長期來看,隨着消費者對質量認知的提升和對健康需求的增加,對於這類乳製品的原料要求也會相應提高。未來在乳飲料類等產品中復原乳仍然會存在,主要作爲一種補充或者調劑手段。她強調:“關鍵是嚴格原料標識制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樑冰清 楊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