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國際合作趨勢 資誠發佈臺灣生醫併購白皮書

2025亞洲生技大會登場。圖/資誠提供

瞄準健康投資與國際合作商機,資誠(PwC)23日在亞洲生技大會發布《2025臺灣生醫併購白皮書》,以「鏈結全球,並啓新猷」爲主題,深入剖析全球與臺灣生技產業在轉型關鍵期的策略佈局與併購趨勢。

PwC澳洲管理顧問公司Strategy&產業權威,健康醫療與生技產業負責人Nick Meadows指出, 未來十年,各產業將重新配置,形成新的九個「領域」(Domains),隨着科技進步與人口結構改變,傳統產業正逐步重組,未來的市場將圍繞「功能性需求」而非傳統產業類別。例如,「醫療照護(Healthcare)」領域將融合健康、零售、科技服務等多元產業,形成新的價值鏈。因人口老化與慢性病增加、消費者對預防醫療與便利性的需求提升、穿戴裝置與AI診斷技術的普及等驅動因素,「照護」爲最具成長潛力的領域之一。個人化、預防性、以及在地化照護等照護模式的興起,使新的商業模式也隨之而來。

Nick表示,將基因檢測導入醫療照護是個人化醫療和增進療效的重點。隨着人類基因體計劃於2003年完成,DNA定序的成本在過去15年中已從逾百萬美元降至每個基因組僅需600美元。基因檢測的市場是目前健康醫療產業中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預計2030年達330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16.85%。篩檢預防、診斷、與治療是基因檢測目前的三大應用。

Nick總結,數據互通性、數位健康工具、價值導向的給付模式與跨領域的合作將是基因檢測的成功關鍵,若能夠整合基因體、蛋白質體、代謝體等資料,結合AI 與生物資訊分析,未來可望實現一次檢測多疾病與高準確度預測疾病,推動個人化醫療邁向新境界。

另外,針對新創企業赴美的挑戰與近期美國關稅因應議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蔡怡歆表示,國內新創於海外佈局規劃美國與日本佔比約25%,近幾年的創業熱潮「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仍是投資與創業的重點領域。新創規劃中,約有22.3%與15.7%分別以IPO與被併購爲目標,其中國外IPO規劃(5.5%)之新創選擇以美國爲主,美國仍然是臺廠赴海外主要規劃的資本市場之一。

蔡怡歆指出,新創企業在拓展全球市場時通常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文化與市場的差異、國際法規和政策的要求。生醫產業短期受到關稅的影響較小於其他產業,然而面對關稅新常態,建議赴美臺商即時審視美國進口依賴度及供應商合約價格條款,儘早規劃短中長期行動藍圖,透過熟悉在地法規及跨境交易的專家,調整供應鏈配置與價格制定策略,也可大幅減低市場準入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