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永續智慧登亞太博覽會 族羣文化共生展成效

苗栗縣環保局在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展示「永續・共生智慧」,呈現客、閩、原三族羣的永續生活與文化實踐,並透過參展交流檢視政策落實與未來規畫成果。(苗栗縣政府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全國最大永續盛會「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於臺北盛大登場。苗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以「苗栗永續・共生的智慧」爲核心,展示客、閩、原三族羣的永續生活與文化特色,呈現地方在生態、文化與社會共生的實踐成果,並透過參展與交流檢視政策落實與未來規畫。

苗栗縣環保局在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展示「永續・共生智慧」,呈現客、閩、原三族羣的永續生活與文化實踐,並透過參展交流檢視政策落實與未來規畫成果。(苗栗縣政府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今年再度參展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展區聚焦三大族羣特色:客家族羣在淺山地區發展惜物與零浪費文化;閩南族羣透過石滬與牽罟技藝展現順應自然與羣體合作精神;原民則以合作社方式推動永續林場與林下經濟,開創部落與山林永續的新路徑。展覽同時結合「苗栗縣永續參訪交流活動」,帶領縣府同仁觀摩國內外永續行動,並前往歐萊德國際綠建築總部,瞭解企業 ESG 實踐經驗。

環保局表示,苗栗的永續行動不只是理念,而是落實在居民日常與縣府政策中。客家族羣延續惜食文化,並推廣食農教育;閩南族羣將海洋智慧轉化爲低碳旅遊與環境教育體驗,縣府透過「慢漁海岸」活動與影片介紹地方海洋文化;原民則將尊重萬物精神融入林下經濟與社區林業,並由縣府推動資源回收、綠食飯桌、綠色商店及永續參訪交流,使永續成爲生活中自然的一部分。

環保局長陳華盛表示,雖然永續理念是近代理念,但前人留下的智慧行動值得借鏡。我們透過政策與行動,把永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也誠摯邀請大家走進苗栗,體驗山城獨特的永續生活方式。

環保局指出,三族羣文化智慧已從展示走向教育與政策推廣:客家的惜食精神進入校園課程與「首惜廚師甄選」,閩南石滬、牽罟技藝轉化爲環境教育課程與社區觀光體驗,原民林下經濟透過合作社打造「裡山賽夏PakaSan」品牌,從林場經營到生態體驗行程,實踐生態、社會與經濟共榮。

傳統技藝已有初步產業化成果:石滬與牽罟活動成爲教育與旅遊體驗場域,林下經濟生產蜂蜜、香菇、精油等零廢棄產品,形成循環經濟。

縣府環保局進一步說明,縣府每2年發佈自願檢視報告,揭露各局處永續量化成果。碳排逐年檢討淨零路徑,目標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綠能方面,除風力與太陽能,縣府推動氫能與地熱專區,銅鑼科學園區啓用國家儲能系統,截至2024年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1,110.2MW;廢棄物處理方面,焚化廠連續三年獲特優,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 100%,一般廢棄物回收率 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