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義塚被判定「無主墓」多處裂損 義民祀盼早日化解僵局推動修復
苗栗義冢2010年公告登錄縣定古蹟,但土地爲私有地,引發爭議,義民祀發展協會盼土地問題能早日解決,推動義冢修復工程。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義冢」2010年底經縣府公告登錄爲苗栗縣定古蹟,義冢位於苗栗義民廟後方,但爲私人土地,十多年前地主就有意收回土地開發社區,引發爭議,地主提訴訟經法院判定爲「無主墓」後,義冢也被圍籬管制迄今。義民廟前主委謝長慶去年成立「義民祀發展協會」,期望能改善義冢「年久失修」的破損狀況,並方便信衆祭祀。
廟方表示,清乾隆年間林爽文作亂,在戰爭中義軍有數百人犧牲,相傳義軍北返時沿路撿拾戰死的義民骨骸,由南往北運送,準備合葬,但載運骨骸的牛車,到了苗栗北苗一帶就不肯再走,經擲筊請示,其中6缸骨骸合冢葬於苗栗義民廟後方,其餘骨骸繼續往北。
苗栗義民廟的廟門朝南,但義冢卻面向北,與新埔的義冢遙遙相望,相傳是當年戰死義軍的骨骸分葬兩地,所以苗栗、新埔兩地義民廟是最早的「兄弟廟」,與其他割火設立的分香廟不同,是苗栗義民廟一大特色。
苗栗文化觀光局表示,全國各地義民廟僅新埔、苗栗兩地是「冢廟合一」,且先有冢、後有廟,其他都是分香廟,苗栗義冢原被提報歷史建築,因專家學者認爲具特殊意義,認定應公告爲古蹟。
全案訴訟時因「先有冢、後有廟」,所以義冢並非義民廟所有,負責祭祀的義民祀並非登記有案的社團,也無法成爲義冢所有人,地主以此向法院提訴訟,獲判定爲無主墓。
文觀局表示,義冢在2012年春節前後被地主圍籬,廟方來陳情,文觀局依文資法古蹟不得遭遮蔽等規定,要求地主改善,對方因此在圍籬上開了2處缺口,且表明有信徒祭祀時,同意開啓圍籬讓信徒進入。地主方面也有怨言,強調共有10多名地主,土地原有許多榮民搭違建居住,地主歷經多年努力,投入數千萬元終於協調他們遷離,義冢在1953年才擴大增建,根本不應公告爲古蹟,且墓冢在計劃開發的土地中,也影響地主闢建社區的權益。
義冢被法院判定無主墓後,廟方也陳情,雙方陷入僵局,前兩年在縣府、市公所等相關單位協調後,僵局似乎出現轉圜機會,地主方面已將義冢土地分割完成,縣府去年11月公告變更義冢本體及土地範圍,已增加約43坪。
義民祀發展協會理事長謝長慶表示,義冢本體及圍牆出現裂損,義冢字跡也脫漆模糊,但迄今無法修復,目前義冢公告變更土地範圍後,左右兩側約可增加1臺尺,前方可增加7、8臺尺,祭祀時不致於侷限狹小空間,希望縣府透過客委會等單位爭取經費,在地主同意後推動修復工程,讓苗栗義冢重回早年風貌。
苗栗義冢2010年公告登錄縣定古蹟,但土地爲私有地,引發爭議,義民祀發展協會盼土地問題能早日解決,推動義冢修復工程。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義冢2010年公告登錄縣定古蹟,但土地爲私有地,引發爭議,義民祀發展協會盼土地問題能早日解決,推動義冢修復工程。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義冢2010年公告登錄縣定古蹟,但土地爲私有地,引發爭議,義民祀發展協會盼土地問題能早日解決,推動義冢修復工程。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義冢2010年公告登錄縣定古蹟,但土地爲私有地,引發爭議,義民祀發展協會盼土地問題能早日解決,推動義冢修復工程。記者胡蓬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