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西濱秘境玉石交流會 10年凝聚熱情石友羣
由「徐媽媽」發起並持續逾10年的玉石交流會,聚集一羣熱愛撿石的朋友。透過分享來自大海的石頭故事與生活點滴,這個社羣充滿溫暖與人情味,成爲地方獨特的交流平臺。(呂麗甄攝)
沒有醒目的招牌也沒有商業宣傳,卻能凝聚一羣熱愛石頭的朋友。這是由徐媽媽(右)發起、持續超過10年的玉石交流會。(呂麗甄攝)
來自高雄的資深石友林志宏表示,西海岸石頭種類豐富,許多帶有玉質,表面有特殊紋路與線條,經常可見俗稱「指甲紋」的撞擊痕跡。原石(左)經磨製後,可變成美麗的作品。(呂麗甄攝)
沒有醒目的招牌也沒有商業宣傳,卻能凝聚一羣熱愛石頭的朋友。這是由「徐媽媽」發起、持續超過10年的玉石交流會,一切都從一顆顆來自大海的石頭開始。這個以石頭爲媒介的社羣,充滿溫暖與人情味,在這裡相聚,不僅分享石頭的故事更分享彼此的生活與情感。
苗栗竹南鎮地處臺灣西北角,緊鄰臺灣海峽,海浪長年沖刷之下,形成多變的海岸地形,也孕育出豐富的石材資源。當地河川如中港溪、後龍溪夾帶礫石入海,經過海水拍打與長期自然風化,形成石頭獨特的紋理與光澤,吸引許多愛石人士前來尋寶。這些大自然的藝術品,也促成了「徐媽媽」發起並延續10多年的玉石交流會,讓對石頭懷有熱情的人們,有了一處定期相聚、分享的空間。
每逢交流會聚會日,桌上總會擺滿來自西海岸各地撿拾的石頭。徐媽媽表示,原本只是自己喜歡撿石頭,後來結識不少同好。因應大家希望有固定交流空間,她便提供場地,讓這份對石頭的熱情持續發展,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社羣。
來自高雄的資深石友林志宏表示,西海岸的石頭種類豐富,許多帶有玉質,表面會有特殊的紋路與線條,經常能觀察到俗稱「指甲紋」的撞擊痕跡,是鑑別玉石的重要依據。他指出,玉石在未經切割打磨前,難以直接看出顏色和價值,需要長時間接觸與觀察,這也是玩石頭的樂趣之一。他本人玩石超過30年,對石頭的熱情絲毫未減。
除了專業石友外,交流會也吸引許多親子同來。一位來自竹南的陳爸爸帶着孩子前來體驗,他說每次帶小孩去海邊撿石頭,孩子對透明或奇特的石頭總是特別好奇。來到這裡,大家都會耐心解說石頭的成分和特性,孩子們在這裡學得很開心,也認識很多朋友。
每次聚會,石友們自發準備茶點,交流不僅是關於石頭,更多的是彼此生活的分享。徐媽媽說,這個交流會沒有嚴肅的學術氣氛,大家像家人般彼此照顧與支持。她強調,西海岸的石頭變化多端,有些外表看似不起眼,但剖開後往往藏有獨特紋理與美麗的內涵,正是這種不可預測的驚喜讓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