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秘境曝光!全臺僅存4處 原苑裡中繼所將華麗變身
座落於苑裡鎮中山路的「原苑裡中繼所」,建於日據時期晚期的1944年,爲臺灣早期電信、電話系統訊號加強的重要中繼設施。(苗栗縣政府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苗栗縣苑裡鎮是縣內最大谷倉之一,過去就是人口密集區域,日據時代爲連接南北的有線電信電纜等設備,興建了「苑裡中繼所」,全建築是混合日洋式木造建築,保存至今建築已有多處毀損,苗栗縣政府2019年將中繼所增列爲歷史建築,並委託時境建築師事務所辦理「原苑裡中繼所修復再利用計劃」,將在7月14日,於苑裡鎮公所2樓簡報室辦理公聽會,歡迎關心文化資產的民衆一同參與。
苗栗縣苑裡鎮素有「苗栗穀倉」、「藺草原鄉」之稱,擁有優美的海灘與漁港,盛產稻米與藺草編織,座落於苑裡鎮中山路的「原苑裡中繼所」,建於日據時期晚期的1944年,爲臺灣早期電信、電話系統訊號加強的重要中繼設施,運用了當時日本最先進的載波技術,鋪設貫通臺北至高雄的縱貫幹纜,爲當時重要的電信設施,是現今瞭解臺灣電信發展關鍵,全臺九處中繼站僅存四處之一,曾爲臺灣西部重要電信中心,具稀少性。
座落於苑裡鎮中山路的「原苑裡中繼所」,建於日據時期晚期的1944年,爲臺灣早期電信、電話系統訊號加強的重要中繼設施。(苗栗縣政府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座落於苑裡鎮中山路的「原苑裡中繼所」,建於日據時期晚期的1944年,爲臺灣早期電信、電話系統訊號加強的重要中繼設施。(苗栗縣政府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苑裡中繼所的建築風格融合西方古典建築元素,簡化裝飾線條,展現日據時期「和洋折衷」風格,兼具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主屋頂爲半切妻、屋架副同柱、格井天花、附屬建築屋頂爲切妻造型式,以過廊與主屋連結,外牆臺度仿石造(洗石子)爲當時主要營建工藝。
文觀局長林彥甫表示,文化資產修復與再利用,除了專家學者的調查與建議外,同時也需要與管理及使用單位、在地居民的參與;目前歷史建築原苑裡中繼所正在進行修復再利用計劃,希望藉由說明會讓管理單位更瞭解相關工作內容,有效共同維護歷史建築,充分展現其文化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