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道卡斯族「牽田祭」爭取列無形文化資產 8月12日審議會見分曉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牽田祭」活動,社區道卡斯舞蹈班表演原住民舞蹈迎賓。聯合報資料照/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地區早年是道卡斯族的居住地,當地傳統祭儀「牽田祭」近20年來恢復舉辦,居民藉此追尋族羣的文化認同。縣府針對「牽田祭」是否列爲縣內的無形文化資產,8月12日將進行審議,會場開放鄉親申請旁聽,牽田祭能否成爲苗栗縣另一項無形文化資產,結果在當天下午可望分曉。

新港社道卡斯族「牽田祭」曾停辦超過半世紀,僅有老一輩纔有記憶,新港社區居民雖已漢化,但在2002、2003年重現祭典,盼藉此尋找平埔族文化根源及認同,但活動隨後又停辦3年,2007年再度恢復,苗栗前縣長劉政鴻也是道卡斯族後裔。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表示,道卡斯族的傳統祭典在文獻中的紀錄有patay祭祖與牽田,最早有關「新港社牽田祭」的紀錄距今已223年,也就是清朝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7月11日所書立的兩筆古文書,此外也分別在「新竹縣誌」及伊能嘉矩、宮本延人、吳東南、洪敏麟和湯慧敏等人的調查報告中提及,對牽田祭典的描述大同小異,屬於祭祖型的收穫祭。

文觀局文資科指出,縣內的無形文化資產多,目前已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共23項41位保存者,其中民俗類8項,包括白沙屯媽祖進香、舊稱「矮靈祭」巴斯達隘paSta'ay兩項,已由文化部公告爲國定重要民俗。

文觀局表示,今年第1次苗栗縣傳統表演藝術、口述傳統、民俗及傳統知識與實踐審議會議將於8月12日下午2點30分在文觀局一樓會議室召開,審議案件爲道卡斯族(Taukat)新港社牽田,歡迎有興趣民衆申請旁聽,即日起至8月8日下午5點開放報名,相關訊息可上文觀局網站「最新消息-活動快訊」查詢。

苗栗縣後龍鎮新港社「牽田祭」活動,展出的靜態文物中,有一張在解氏族譜中發現的道卡斯族語,是以漢字譯寫,相當珍貴。記者胡蓬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