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強震屋垮千人亡!臺灣華僑聯絡家屬「電話打不通」:擔心死了
▲臺灣新北市中和區號稱「緬甸街」的華新街上,來自緬甸的華僑受訪,稱擔憂待在緬甸曼德勒的家人。(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臺灣的緬甸華人社羣近日籠罩在不安之中!3月28日,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附近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當地房屋與橋樑等基礎設施嚴重倒塌受損,許多待在臺灣的緬甸華僑難以與親屬取得聯繫,簡直是心急如焚。對此,臺灣政府已向緬甸提出派遣救援隊的提議,但尚未收到迴應。
根據《路透社》,緬甸政經局勢長期不穩,2021年軍政府透過軍事政變掌權後,當地消息的流通管道更遭到軍政府封鎖,許多在臺緬甸華人擔憂緬甸當地的救災能力,憂心在緬甸當地受災的親友可能無法獲得及時援助。
來自緬甸的溫溫(Win Win,音譯)女士目前在新北市中和區被稱爲「緬甸街」的華新街上一間餐館工作。她受訪時表示,自從地震發生後,她不斷透過社羣媒體尋找家人的消息,然而今(29)日以來已無法聯繫上家人,讓她相當焦慮。
溫溫感嘆,「我們昨晚還有聯絡,但今天就完全聯繫不上了!電話也打不通,我真的很擔心他們的安危。」
▲緬甸曼德勒市(瓦城)災情嚴重。(圖/路透)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此次強震的震央附近,當地華僑社羣規模龐大,許多人與臺灣有着密切的聯繫。根據我中華民國外交部的說法,政府已經提出派遣救援隊的計劃,但尚未獲得緬甸方面的正式迴應。
在「緬甸街」的另一家小吃店內,葉玉奈(Yee Yu Nai,音譯)女士則不斷瀏覽手機,關注家鄉災情。她表示,妹妹住在曼德勒,根據目前掌握到的消息,儘管老家的房屋結構完好,但周圍街道嚴重受損,「我知道他們的房子沒事,因爲是新蓋的,但街道損毀得非常嚴重。」
臺灣的緬甸華僑社羣歷史可追溯至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後,當時部分國軍敗退至緬甸,最終被迫撤離至臺灣。此外,近年來也有一些人因緬甸政局動盪、反華情緒等因素而決定移居臺灣。
據悉,緬甸的華人社羣長期以來面臨歧視,特別是在1962年尼溫(General Ne Win)將軍掌權後。他禁止華人與外國人擁有土地,關閉華語學校,並曾煽動反華暴力。1967年,緬甸發生血腥的反華暴動,進一步加深了當地華人的困境。
由於緬甸局勢長期不穩,臺灣的緬甸華人對當地的救災能力抱持懷疑態度。住在緬甸街的黃女士(爲保護仍在緬甸的親屬安全,她要求只公開姓氏)表示,她最擔心的不是這場地震本身,而是緬甸政府對災民的救援是否能夠及時到位,她憂心表示,「我真的不覺得會有人來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