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震淪煉獄! 聯合國曝救援關鍵:「首要任務」是恢復供電

▲緬甸強震已造成至少1644人死亡。(圖/路透)

記者王佩翊/編譯

緬甸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地震,強震後的救災工作仍在持續進行,至今確定已造成1644死。一名聯合國駐緬甸的中國籍工作人員劉崇(Liu Chong,音譯)表示,目前災區最需要的是恢復電力,除此之外,大型機具、糧食與基本生活物資的短缺,也讓救援進度一再陷入困境,並呼籲國際救援團隊提供協助。

根據《巴士的報》報導,劉崇直言,高溫天氣是救援行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缺電問題讓災區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恢復供電是首要任務。他強調,目前緬甸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停電、缺水,且完全無法通訊」,由於緬甸正處於旱季,曼德勒與首都內比都的氣溫動輒超過40度,斷電後沒有冷氣、沒有電風扇,無法降溫,災民生活極爲艱難。

除了電力問題,劉崇強調,災區極度缺乏糧食與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是婦女與兒童的需求更加迫切。他表示,目前最需要國際救援團隊的協助,而聯合國也在努力調度糧食與非食品類物資,預計可供應給100萬人,並將集中提供給單親家庭、身心障礙者家庭、懷孕後期的婦女以及5歲以下兒童等弱勢族羣。

▲聯合國人員指出,當地救援的首要任務是恢復供電。(圖/路透)

不僅如此,由於當地缺乏大型機具與救援設備,使得搜救隊只能向民間企業借用機具,目前仍有大量民衆受困瓦礫中,但存活機會不高。

根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9日晚間,地震已造成1644人死亡、3408人受傷,且仍有139人下落不明。

聯合國29日表示,由於緬甸的醫療物資短缺且基礎設施受損,使得救援工作面臨阻礙,急需緊急人道主義援助。聯合國正在與人道主義夥伴組織合作,展開緊急救援行動。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指出,目前極需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支援災民,但是醫療物資的短缺,道路和通訊基礎設施的受損,嚴重阻礙救災工作。

由於強震導致許多醫院和醫療設施嚴重受損,甚至被徹底摧毀,醫療物資嚴重短缺,包括救傷包、血袋、麻醉劑、輔助設備、基本藥物和醫護人員使用的帳篷。

電信和網路的中斷也阻礙了人道主義通訊和行動,道路損毀與斷垣殘壁則是讓援助物資難以進入災區。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已經成功組織17輛卡車的車隊,從鄰國中國運送避難和醫療物資至緬甸。